让收藏成为金币文化的主体 |
发布日期:2005-1-7 16:40:00 作者:本站记者 新闻来源: 新闻点击: |
|
 |
这里所称的“金币”我认为是贵金属币的泛称,它至少应包括银、铂等其它贵金属币。笔者仅是一员普通的收藏者,收藏者实际上是这个文化真正的参与者和金币市场的终极消费者。在笔者从事集币,从普通纪念币到贵金属纪念币的十余年中,历见这个市场的风风雨雨、诸多变化,在此仅表达个人的看法。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涉及的第一点就是如何理解金币文化。现代金币,它实际上是一种纪念品,它是集货币属性、贵金属属性、工艺属性于一身的纪念品。当然这里除了投资金币以外。它的本质与字画、古玩等有些接近。如果有区别的话,只是在材质与发行者上不同。当人们在收藏它时,往往包含了三层含义。一是它本身所具有的材质的珍罕与昂贵,它非金即银,是财富的象征,收藏时首先是传统的对金银的崇尚潜意识的驱使;二是它不是普通金银,它是国家货币的一种,虽然谁也不曾把它们真正当货币来使用,但国家货币的概念,使人们在收藏它时有稳定的心理作用,也正是这一点,使它与金章、金锭等划开了界限;三是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工艺特色,共同构成了一定的审美趣味,使之在昂贵与稳定之外增添了审美功能与纪念功能。而这三者的结合共同构成了金币文化的特色。同时作为收藏品它的另一特点即由珍罕所决定的保值与升值,使之更具吸引力。近十几年贵金属币收藏在我国日渐发展,它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没有经济上的实力,它的发展是不可能的。我想这应该是金币文化的特色,也是金币收藏与市场的关联,它基本上可定位于收藏活动的一个分支。
既然金币文化是收藏文化的一个分支,决定它兴旺的基础是收藏者队伍。收藏离不开市场,任何主流收藏品都有市场定位,决定它的定位的往往又是收藏者。纵观十余年的币市,当某个品种大多被收藏者吸纳时,它的价格是趋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在市场上经历大起大落变化时,往往是投机者的活动所为。因此,当我们在讲到金币文化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收藏成为金币文化的主角,要使收藏者成为主角有三个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其一,收藏者能否在合理价位获得符合自己心仪的藏品,价位因素往往是重要的因素,当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破坏了它本身的价格规律时,真正的集藏者就显得很可怜,往往只有等待投机者失败时才能涉足自己喜爱的品种;其二,金币的工艺品属性决定了它有优、劣、精、粗之分,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内容及工艺水平的结合是决定收藏者购买意向的决定性因素;其三,任何商品在市场上都有一个适宜的“量”,而这个量往往是决定收藏品的增值与贬值的关键。例如,清雍正的“橄榄粉彩九桃瓶”与大明的“鱼藻纹罐”其四千万元以上的成交价,除了它本身的工艺特色外,存世的少有决定了它的昂贵。
综合以上三个问题,如何赢得收藏者,并使其成为主角,来决定其市场价值,要促使并吸引收藏者的进入,才有真正稳定的市场,不要让市场成为投机者“击鼓传花”的游戏。这是金币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点。就此,笔者建议:首先,要培养收藏队伍,发行机构最好至少在每一个省会城市有自己的分支机构,统一发行时间,最大限度地维持币的发行价,以使收藏者受惠;其二,应在金币本身的文化蕴含与工艺精湛上多做文章,使之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和喜爱。作为中国金币,它应承载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这是一个前提。如何避免在一个小小的币面上穷尽罗列画面而难以割舍?应尽量突出主题,突出精神而不求包罗万象,使之精湛而吸引人。其三,发行量要适度,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决定这个量,急功近利与盲目决策不可行。集邮的教训不可不吸收,千万不要短期行为透支市场。
要弘扬金币文化就必须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这个领域的收藏者,从笔者的观察看,不知道或者知之甚少者较多。真正知道现代金币,了解现代金币的人估计在人群中不足百分之一。因此在这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要在金币本身做文章。目前传媒上对金币更多的是买与卖的信息,鲜见有质量点评。能否借助某个刊物开辟内容、工艺质量点评专栏,让大家对其进行优劣评说。这种评说不求结论但求过程,目的是让贵金属币为更多的人知晓、了解,这是加入这个队伍的第一步;其二,建议对金币开展 “年度最佳币” 评选,下分最佳金币,最佳银币,最佳工艺,最佳创意等,发奖时也像奥斯卡奖一样搞台晚会,这样既能宣传造势,又对制造者有鞭策,有奖励,可促进金币文化本身的发展;其三,借助央视力量,在每天的或每周的“艺术品投资”栏目或“鉴宝”栏目公布最新金银币发行信息,公布币市的行情,借助这个栏目让金币知识走进千家万户。在电视上看到的金币信息实在太少了,借助此栏目可以填补空缺。
笔者认为,随着人们生活的日趋富足,人们的追求也会越来越高尚,金币文化的前途是无限的。国人有崇尚黄金的传统心理,收藏一旦成为金币文化的主角,市场不再受投机炒作的伤害,加上发行者工作细一点,到位一点,必然有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成为金币文化的爱好者,而这个群体的稳定发展最终促使金币文化、金币市场健康发展,也使我国金币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金币网(集藏爱好者:金鸿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