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事业是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崛起和发展的,已从单一的福利救济型工作发展成为领域广阔的综合性社会事业。我国现有残疾人8296万,占全国人口的6.34%,已经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这是记者今日从残奥会主新闻中心举行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孙先德介绍,今年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20周年。20多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两次开展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颁布《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制定涉及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领域的政策措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建立新型、统一的残疾人组织,广泛开展扶残助残活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于法鸣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将其纳入就业促进工作的总体战略,统筹规划,重点考虑。截至2007年底,全国城镇残疾人就业人数已经达到433.7万人,农村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了1696.6万人。
据介绍,我国目前已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近两万个,实施白内障手术复明、聋儿语训、精神病防治康复等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和社区康复项目,使1524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0.7%,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1667所,建立高等特殊教育学院14所,近2万名残疾人在普通高校就读;636万残疾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60多万残疾人享受集中供养和五保供养,370多万人得到政府不同形式的救助;扶贫开发帮助1000多万农村残疾人解决了温饱,对28.7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大中城市普遍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我国群众性残疾人体育快速发展,参加残奥、特奥、聋奥等运动的残疾人260多万;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10万多个,登记在册志愿者139万名。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融入社会,参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