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热热闹闹看奥运的同时,勿忘充分利用这大好的理财契机。
奥运纪念币的疯抢“盛况”让我们看到奥运概念蕴含的财富力量,即便投资者错过了这张钱币,财运仍绵延不绝地涌来:大到上千万的绝版珍藏,小到几张过期门票,只要独具慧眼、择重避轻,就可在其中找到一方天地。
但,奥运理财绝不只是一时的概念炒作。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式揭幕,我们的理财奥运会才刚刚起跑。
东方早报理财一周报记者/洪晓燕
随着北京奥运的顺利开幕,大家积聚了几个月的奥运热情终于被彻底释放。在接下来的二十几天里,奥运健儿们的一举一动无疑将牵动亿万国人的心。而此时,在赛场之外,奥运主题收藏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据了解,国际收藏界已将所有关于奥运会的收藏命名为“奥林匹克收藏”,并产生了三大比较成熟的系列,即奥林匹克集邮、奥林匹克纪念币收藏和奥林匹克纪念品收藏。
事实上,过去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都曾形成过奥运收藏热潮。专家介绍,在繁多的奥运纪念品中,“三大系列”无疑是最受追捧的,不仅因其本身具有艺术和经济双重价值、后期升值空间大,更是因为大多数奥运邮票和纪念币均经过主办国精心设计,并赋予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
奥运,无疑是收藏界难得一见的好题材,但是,所有“沾边”的藏品都会有后续升值潜力吗?到底哪些奥运藏品有投资价值?收藏资深人士建议,除了衡量奥运收藏品本身的价格风险系数外,正确选择门类十分重要。
奥运邮票:曾经的辉煌
1896年希腊为第1届奥运会发行一套12枚邮票;1912年瑞典为第5届奥运会第一次启用奥运会邮戳。此后,不仅主办国,许多非主办国也开始发行奥运会邮票和纪念邮戳、宣传邮戳及其他邮政品。上世纪60年代后开始出现专题类奥林匹克邮集。
中国收藏家协会钱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黄瑞勇先生在接受理财一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奥运邮票从收藏的角度讲,只是“曾经的辉煌”。黄瑞勇说,国际集邮联合会奥林匹克分会的总部在洛桑,由于前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本身钟爱集邮,所以当时奥林匹克集邮搞得很是有声有色。而萨马兰奇本人在洛桑的藏品亦是非常丰富,十分珍贵。
然而,由于奥运邮票本身属于邮票的一种,在全球进入电子时代后,邮票在逐渐失去实质性消耗途径后,其收藏地位与价值开始遭遇冰点。而各主题邮票发行量的增加,以及年末可轻松入手的各色年册的发行,更是让人感觉少了曾经收藏的激情与挑战。
“从1992年开始,集邮就有点变味了。首要原因自然是发行量迅猛增长,收藏价值降低;二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收藏品种的鱼跃式提升;第三,邮票的发行者开始追求商业利益导向,短期的商业行为越来越多。这直接导致了收藏群体的缩减,没有新人加入。”说到这里,黄瑞勇显得很无奈,“所以奥运邮票作为其中的一个主题,收藏价值收到牵连也属正常。”
不过黄瑞勇表示,奥运邮票在历史上还是发行了很多珍品。就以中国发行的来看,1980年为纪念中国参加首次冬季奥运会而发行的《第1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就很有收藏价值,该套邮票共4枚,图案分别是会徽、速滑、花样滑冰和滑雪。“但是以莫斯科奥运会为界限,随着邮票发行量快速增加,社会的关注度也是一路向下。”
他建议,奥运邮票虽说辉煌不再,但是仅从纪念角度看,其艺术和文化价值不可否认。因此,若考虑成系列进行专题收藏,则可以提升其投资价值。但若只收藏某一届奥运会的邮票,投资价值就会很小,几乎没有升值空间。“如果现在能收藏到前三届奥运会发行的邮票,同时坚持将奥运系列收集完整,那个中价值就另当别论了。”黄瑞勇说。
奥运收藏专家同样提醒,如果个人仅仅是购买北京奥运邮票,却没有关注到以往历届奥运会所发行的邮票,事实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藏”,最多只能称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