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突变觅机遇 “行家”手里捡漏得 |
发布日期:10-08-17 08:38:15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 |
有位本埠藏友皆识的古玩商贩陈老头,被藏友戏称为“陈行家”。几个月前,他从乡下收回一批铜器、木雕、银元等,做古玩的得悉后纷纷前往选购。有人要铜炉,有人要木桌椅,各取所需,不亦乐乎。 我去陈宅时,见到一个中年古玩商贩手握数十枚银元,正在与“陈行家”砍价,周围有四五个人在看热闹。这年头,假银元充斥市场,多数人不敢“下手”。我也被这数十枚银元所吸引,挤到前面观看,银元为中华民国二十三年船洋,系传世品,凭经验觉得这数十枚银元“开门”。只听“陈行家”大喊:“别想在这拣漏,300元一枚,少一分不卖。”而买主中年商贩则说:“这不是什么好东西,是‘菜银’统货,价格应该是每枚200元,多了不给。”边说边把手中的银元还给陈行家。此时,围观的人有的说到价了;有的干脆说可能是赝品。见没人要,我心中一喜,一把抓过银元,一数共32枚,以9600元成交了。砍价的中年商贩不清楚“菜银”——大、小头、船洋最近涨价了,出价还停留在去年底的水平,“陈行家”肯定不卖。而“陈行家”也没料到近期“菜银”价格暴涨,市价每枚已达430元。仅一周时间,“菜银”每枚涨了100多元,这是“陈行家”没想到的。 事后我的一位专收“菜银”的藏友,出价420元/枚欲买,被我拒绝后,又主动加价到430元/枚,并央求本地同好做工作。我只好勉强同意转让,过后,同好们每每提及,都笑道:“‘陈行家’居然也卖漏了。” 编后:故事给出启示,除了古玩知识和收藏缘分,敏锐的市场意识和果断出手的魄力,也是捡漏的关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