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魏家庄汉墓出土铜钱 |
发布日期:09-08-02 08:29:27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济南时报 作者: |
从墓中发掘出的五铢钱币。 30日下午4点半左右,在济南魏家庄片区考古现场,一名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清理着一座汉代砖室墓。此前,墓葬中已发现一个铁釜。现在,考古人员又在墓穴内发现了一段较长的铁锈痕迹…… 随着考古人员的慢慢清理,下午4点多,墓葬北头塌落的青砖逐渐被清理掉。考古人员陆续发掘出土了一些铜钱。 随着考古工具的不断挪动,铜钱不断出现,10枚、20枚,铜钱越来越多。 考古人员的动作越来越轻,墓葬的北头、中部不断有铜钱被发掘出来。经现场的考古人员确认,这些都是汉代的五铢钱。记者看到,这些方孔铜钱上的“五”、“铢”两字十分明显。 五铢钱 汉初,币制混乱,所铸的各种铜币承袭秦制,文虽仍称半两,但实际重量远较半两为轻。各种铜币大小、轻重、成色也很不一致。另一方面,民间私铸者多,钱质恶劣,更增加了币制的混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生产和交换,也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五铢钱始铸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钱重五铢,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钱文“五铢”二字,分列方孔左右,通常是右“五”左“铢”。它的标准重量为4克,钱径2.5厘米,厚0.12厘米。它继承了秦半两钱的形制,确立了圆形方孔,内外有郭,并发展成为轻重大小适度的铜质钱币。自汉武帝元狩五年至西汉末年,币制不复改变。 五铢钱的版式比较复杂,如果官炉、私铸加在一起,大小版别区别均考虑在内的话,目前已面世的版别大约有几百种。 西汉五铢钱从汉武帝元狩五年始铸,至隋朝的隋五铢止,一直沿用了七百多年。 在汉代“事死如生”丧葬观的影响下,在汉代的墓葬中,常有铜钱以及生前实用器物发掘出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