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锭鉴藏:铭文内容决定价值 |
发布日期:12-04-05 08:25:58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大洋网 作者: |
部分银锭拍卖成交一览表。 古银锭 近年国际金价上涨带动其进入上升通道 鉴宝 问答说明:本栏目鉴定专家分别来自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市文物总店、广州市集雅斋等。读者可将藏品图片发至linlin@gzdaily.com进行咨询,务必选用高度清晰照片。 说明:本栏目所鉴定的作品均基于读者所提供的原照片,如需进一步鉴定需要观看实物。 鉴定 本期鉴定者:中国嘉德(微博)邮品钱币部经理刘健 读者:请专家帮我鉴定这件银锭的真假和价值。 鉴定:该锭整体规制庄重,戳记大气深峻,银色自然晶莹,圆碗形状为四川地区银锭特有,锭面中间为使用地区名称,两边为纪年、用途、匠名。地丁是清代主要的田赋收入,用银两征收的叫“地丁银”,市场价格大致在四五万元左右。 “大元宝”是由古至今妇孺皆知的古代钱币,深入民心。实际上其学名曾为“银铤”,一般被称为“银锭”。银锭的形制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大元宝,曾经有饼状、船形、长方条形、猪腰形等,直至明清才基本固定为元宝的形状。近年,银锭成为钱币收藏领域中颇受瞩目的品种,价格水涨船高。银锭贵在哪?贵在铭文上。 官银价格远高于“私银” 银锭在宋朝以前称银铤,银铤约出现在三国和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已日益完善,明清银锭在铸造工艺、重量、铭文及形制等方面都更为规范。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银锭以明清两代及民国初期留存下来的居多。 与古代瓷器分官窑和民窑相类似,历代银锭中也有官方发行和民间私人制作两种,前者相对规范,一般有五十两、十两、五两、四两、三两、二两和一两等多种规格,银锭内都铸有收入来源、产地、年份、成色、炉名或银匠姓名等内容的铭文,因此研究价值和市场价值相对较高。而私人制作的银锭存世量相对较大,制作地为全国各地,湖南、江西、广东较为多见。据了解,广东的银锭成色相对较高。 有研究者认为,民间银号铸造银锭时,为了维护自身的信誉而把关可能更为严格,其银锭纯度与官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据市场人士介绍,官银毕竟铸造发行较为正规,对于收藏者来说,收藏官银更为规范,而且地方性更明确。事实上,市场中的官银价格一般比民间的银锭高出数倍甚至十倍。 大元宝附加值高且随金银价起落 如何判断银锭的价值?广州纵原市场商家罗先生认为,重点是品相和存世量。“自2007-2008年银锭行情大涨后,银锭收藏的取向逐渐出现了变化。”刘健告诉记者,以前的银锭收藏者多追求系列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