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百科之洪武通宝 |
![]() 洪武通宝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命京城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由工部主管铸钱,钱制延续“大中通宝”,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共5等,背有记值、记重、记地等,种类较多,存世多寡不齐。 历史年代: 明太祖洪武年间(1368~1398年)铸。 钱面文字: 面文“洪武通宝”楷书对读,背文有以下几种: (一)背记地钱 计有背京(应天)、北平(洪武元年八月改大兴府为北平府,二年,北平行中书省)、鄂(湖北省)、浙(浙江省)、济(山东省)、桂(广西省)、福(福建省)、豫(河南省)、广(广东省)等九种,其中,背桂小平钱有穿上桂和穿上下“桂一”两种。 (二)光背钱 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4种,折十未见光背钱。 (三)背“记值”钱 记值文字“一、二、三、五、十”5种。 (四)背“记重”钱 钱背穿右各有“一钱、二钱、三钱、五钱、一两”等纪重文字。 面值: 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 铸造背景: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宝源局及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朱元璋为 避讳元朝的元字,把所铸之钱钱文一律叫通宝而不叫元宝,而不只是为避讳他自己的名字,以后所铸之钱也都没有元宝钱文。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五等,规定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同时继铸大中通宝钱。 收藏价值: 洪武通宝形制基本同大中通宝,不同是增加了记重系列,也分五等,较为常见,较稀见的品种有折二、折三、折五光背,背三福、背五福、折十背鄂十,折十背桂十,市场价格在1~2万元,较罕见的品种有折三背三、折五背五、背京系列(京十除外)、背北平系列(小平、折十除外)、背二福、背济系列(济十除外)、背广系列(小平广除外)、背鄂系列(鄂十除外)、背桂系列(小平、折十除外),市场价格均在3万元以上。 洪武通宝近期在华夏古泉网的交易价格 ![]() 洪武通宝近期在华夏古泉网的交易价格
关于华夏古泉古钱币百科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经30余朝代,500多位帝王。从夏商遗址出土的天然贝,到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的最原始的金属铸币——“宝德铜 贝”,至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年号钱——宣统通宝。不同朝代,不同版本,不同形制的钱币种类多达万种,足以让初入门者眼花缭乱,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