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乾隆宝藏”银币 |
新年伊始,将收藏的“乾隆宝藏”系列西藏银币又整理欣赏了一番。《中国货币史》作者彭信威教授曾提出:“中国正式的银币要以西藏为铸造得最早。”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研究和关注西藏银币的历史价值与投资潜力。 去年八月在香港举行的美国Stack’sbowers拍卖会上,一枚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铸造的西藏银币,终以32862美元成交。那枚银币属于呈样币,中国银币目录定为四级,十分稀罕。因该币正背面均为藏文而无汉字,当年户部呈送乾隆帝阅览后认为不合规制,未被准许发行。次年,即乾隆五十八年,宝藏局遵照清廷批示,由户部颁布钱式,在西藏铸造薄片型“乾隆宝藏”银币,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铸造的流通银币。 “乾隆宝藏”银币(附图)采用印模手工打制而成,直径26毫米,重3.6克,厚度约1毫米,钱身较薄故俗称“薄片”。正面书“乾隆宝藏”汉字,其字面寓意吉祥,极具帝王气息。背面为唐古忒文字,意思相同。两面中央都有一方形框纹,具有典型中国钱文布局和穿孔特征。方形框纹似穿孔却又未打透,独具匠心的布局设计成为了宝藏币的一大特色。近廓有双环夹珠圈环绕装饰,按计重单位不同珠圈数量亦不相同,垂直水平铸有年份,顺时针计“五十八年”。 乾隆宝藏五十八年银币主要可分为一钱五分、一钱、五分,同纪年已发现还有少量七分五的形制存世,总共应为四种。清朝以钱、两为单位,故以6枚一钱五分合纹银一两,以9枚一钱合纹银一两,以12枚七分五合纹银一两,以18枚五分合纹银一两。藏币以九进制,一则可以留出一钱作铸工费。再则也是受特殊地域位置、银钱贸易传统习惯的影响。因为之前往来贸易中,商民之间常用的半托拉尼泊尔贸易银币,约合也是一钱五分。至乾隆五十九年,清廷仅铸一钱和五分两种宝藏币,使得铸币衡制更趋简化统一,并重归十进位制。由于宝藏银币象征汉满藏一家,规制明晰,西藏民众都乐于使用,所以迅速成为西藏流通最为广泛的货币之一。 自乾隆五十八年正式铸造,此后乾隆五十九年、六十年、六十一年都按此形制有不同数量铸造,其中以一钱宝藏银币铸造最多使用也最广。相同年份相同币值中亦可以分出许多明显版别,仅乾隆五十八年一钱银币,就不下十几种版式,非常值得探讨细究。 这里再说说纪年为“六十一年”的乾隆宝藏银币,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正式禅让退居太上皇,嘉庆皇帝继位,此时国号已是嘉庆元年,那又怎会铸造乾隆六十一年宝藏币?泉界众议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