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寿三星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
在民俗中,禄神常与福神、寿星相提并称,成为福、禄、寿三位一体。福、禄、寿三星或三仙作为神仙群体,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崇拜。它们分别象征幸福、官禄和长寿。
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给、薪金。我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所谓“高官厚禄”曾为多少人所垂涎。在中国古代花钱的吉祥钱中,有不少“加官进禄”、“状元及第”、“福禄寿喜”、“独占鳌头”、“一路连科”、“平升三级”等吉祥钱,有的不仅有禄字,而且每枚上都有谐音禄的吉祥物———鹿的图案。
为什么人们对“禄”如此神往?因为旧时的官吏十官九贪,除了领朝廷的俸禄外,更多的是利用权势,搜刮民脂民膏,所以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因此,人们向往着在仕途上飞黄腾达、平步青云,即“官运亨通”。这方面心态的表现,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有过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刻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皇帝轮流做,明日到我家”,陈涉等农民起义、孙悟空造反,都以此作为口头禅。我国自隋唐以来,大兴科举制度,于是“读书做官”的思想,也就在国民中膨胀起来。宋真宗有一首《劝学诗》曰:“富豪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首诗极为形象地揭示了那时读书做了官,一切荣华富贵尽可享受,真是要什么就会有什么。难怪那些士人把“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看做是人生最大喜事,正如《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一旦中了举人,是那样如痴如醉。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由于连个秀才也没有捞到,遭到被丁举人打折了腿,最后悲惨地死去的噩运。所以,有了禄位、福寿喜财都会来。既然“禄”如此重要,人们也就把主宰命运的禄神塑造起来,并将他与福神、寿神一起来尊奉。
最早人们对禄神的崇拜,也发源于对宇宙天体的自然崇拜。禄神即禄星,它处于北斗之上的文昌宫,是文昌宫中的第六颗星。《史记·天宫书》云:“文昌宫:……六曰司禄”。以后,禄神也被人格化了,并附会为四川梓潼的张亚子,拜为张仙。古代星相家将其解释为主大贵的吉星,道教又将其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又叫“文星”。元代仁宗皇帝封梓潼神(即张仙)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简称“文昌帝君”。四川梓潼县城北七曲山有座著名的文昌宫,即供奉主管人间功名利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