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深思的两枚“断足”空首布 |
发布日期:12-02-09 08:44:08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季永才 |
![]() 图1 图2 二十多年前,笔者去西北出差时淘到两枚残布(见图1、2)。当时钱商告诉我:这两枚残布是生产队盖房子时挖出来的。因布币质地脆弱,致部分出土的布断裂破损。其中一些好的布币已被人淘走,只有这两枚残布流落到市场上。 据查,布币是由青铜农具“鎛”演变来的。“布”与“鎛”是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早期布币形状像铲,亦称铲布。因为古代铲土的农具带有一个把,为了插把,有一个安把的地方像空心的方锥,在钱币学上称为“銎”。布币按形状划分,可以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通过与钱谱上完好的布币拓片比照观察,笔者认为这两枚残布分别应为耸肩尖足空首布和平肩弧足空首布。 “耸肩尖足空首布”,是指布币的两肩向上耸起,和币身中线成一定的斜角,且尖足指布足下端尖锐,首部有銎的空首布。这类空首布又有大、小型之分。从考古资料可知,耸肩尖足大布和小布,当为春秋至战国早期晋国与卫国的铸币。平肩弧足空首布(平肩又称“方肩”),是指布币的两肩为平直状,弧足指布币下端呈圆弧状的空首布,有大型和小型之分。大型的“平肩弧足空首布”流行于春秋晚期,通行于战国中期,小型的始铸于战国晚期。 据两枚残布上所留下的符号信息,笔者查甲骨文字一览表了解到,耸肩残布无文字;平肩布上有单字文为“未”字,骨文“求”字;首部内均有范芯,形似一把铲子;其中耸肩布多出于晋南;平肩多行用于周王氏属地。 古代布币铜质脆弱,容易断裂,因而对收藏者提出了一定考验。这两枚残布,虽然其收藏价值仍有待考究,但却给了笔者探寻钱币奥妙的动力,引导笔者去积极发掘古钱币的内涵,成为笔者最心爱的收藏标本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