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鼻钱范更珍贵 |
发布日期:10-07-30 08:38:35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作者:李笙清 |
在2400年前的楚地流通着的一种特殊的青铜货币——蚁鼻钱。蚁鼻钱在我国湖北、湖南、江苏、河南、安徽等地均有出土,且数量较大,但制造这种钱的钱范目前在中国存世极少,湖北省仅此一件,十分珍贵。 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一般称为钱模。早期钱范的钱模直接刻划在石质或铜质的范材上,也有陶质制作的。据考证,蚁鼻钱为公元前475至前221年的战国时代楚国流通货币,也是先秦四大类货币之一。宋代洪遵在《泉志》中载:“此钱上狭下广,背平,面凸,有文如刻镂又类字,也谓之蚁鼻钱。”审视“蚁鼻”二字,本喻轻小,晋代葛洪在《抱朴子·论仙》中载:“以蚁鼻之缺,捐无价之淳钩”,可见蚁鼻钱本意就是一种小钱,一种在楚地民间广泛流通的青铜货币。 这件蚁鼻钱范为扁长形,长7厘米,宽5.4厘米,厚3厘米。蚁鼻钱的形制为椭圆形,正面突起,背面磨平,形状像海贝,但体积较小。钱范正面有12枚椭圆形凹形钱模,每排6枚,一端残断仅剩半枚模。每个钱模中间有一阳文“哭”字,为古“贝”字形。背面正中有一扁长纽,纽中有小孔。蚁鼻钱的一种像蚁形的一种释为圣朱,圣朱是楚国的重量单位。蚁鼻钱头部面纹属阴文,像蚂蚁,两口像鼻孔,所以叫“蚁鼻钱”,又形似鬼脸人面,又被称为“鬼脸钱”。 我国是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商周时期,随着青铜冶炼技术逐步成熟,出现了用青铜铸造仿铜贝,这也是我国金属币的开端,其贝面凸起,模铸有一道贝齿,由于没有文字,被古钱学家称之为“无文铜贝”。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日益强盛,开疆拓土,疆土逐渐扩大到江淮流域一带,蚁鼻钱的流通范围也随之扩大,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了独立的货币体系,这也是现在很多地方出土众多蚁鼻钱的原因。由于当时的楚国经济、文化较之中原各国落后,纺轮、 、刀的使用较迟,青铜铸币沿用了仿制贝的形态。 这些蚁鼻钱和蚁鼻钱范,对研究楚国和我国的货币发展史、古钱币的铸造技术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楚国的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