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钱” ---古钱币中的一道风景线 |
发布日期:09-10-23 08:36:13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鑫盛钱币 作者: |
透过浩茫的历史时空,在绵延数千年的钱币王国里,两宋时期的钱币当称币中骄子。宋朝的钱币颇为复杂,首先是钱币的名称,种类繁多,呈系列化,每个皇帝登基都铸新币,即使同一皇帝每改一次年号,也都要改铸新币,创历朝之最,其次是在流通领域,铜、铁钱并用,再次是钱文文体多种多样,篆、隶、真、行、草,应有尽有,异彩纷呈,最为可人的是,皇帝亲书钱文,开创了“御书钱”之先河,在这些通货中有一部分可以组拼成“对钱”,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大创举。 对钱,是指相互对称之钱,其钱文、大小、重量、制式、币材均相同,只是采用不同的书体,即或篆、或隶、或行、或草,能够成双成对的一种货币形式。从北宋最早的对钱“天圣元宝”(公元1023年)算起,到南宋孝宗淳熙七年 (公元1180年)止,对钱盛行160年之久,足见民间对对钱的喜爱。 对钱在宋朝的出现,并被群众接受,继而盛行一个半多世纪,这一独特的钱币文化现象,生动的反映了宋时的文化氛围是多么的浓烈,一代名家苏轼、欧阳修、陆游等就是在这种文化气息中熏陶成长,成为不朽大师的,文人墨客繁荣了文化天地,文化天地又回过来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之处。两者相得益彰。据传,“元丰通宝”隶书钱文就是苏轼的手迹,亦称“东坡元丰”,很受泉友喜爱。所以,对钱的出现,应该说是民情、民俗的反映,是一般等价物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