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枚罕见伪满铜币见证日本侵华罪行 |
发布日期:10-09-05 08:35:38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 |
刘树江向记者展示11枚铜币 每枚铜币后面都刻有各自的用途 铜币均呈黑漆古外观,其中7枚有面值,分别为拾圆和伍圆每枚铜币都刻有“满洲中央银行”字样,并标注了发行用途 因为时间久远,能感受到它们温存的旧气,因为意义深远,更觉得它们的分量沉重。它们是11枚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铜币,在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57岁的刘树江把它们拿出来,作为他回味历史的特殊方式。 铜币见证日本侵略罪行 昨日上午,记者看到了刘树江刚刚淘弄到的11枚铜币。具备如此好的品相、且面值为拾圆和伍圆的铜币在鞍山收藏界尚属首次露面。 铜币均呈黑漆古外观,拿在手里,幽光沉静。每枚铜币上的字迹都清晰可见,均刻有“满洲中央银行”字样。 仔细观看这些铜币,每枚铜币中间都有圆形的孔,后面刻有编号。其中有7枚刻有面值,分别为拾圆和伍圆,还注明了各自用途,如一枚拾圆铜币上刻着“航空发展联合资金”,一枚伍圆铜币刻有“满矿铁道发展资金财务处”。 4枚没有标明面值的都刻着“满洲中央银行”字样,各自注明发行用途,分别为“建设铁道资金”、“空军防务建设资金”、“满矿铁道发展资金”、“铁道支线建设资金”。移开放大镜,刘树江激动地说:“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能够证明日本侵华期间,满洲中央银行打着开发的幌子,掠夺东北资源。 ” 刘树江说,按照当时的铜币流通规律,这些面值为拾圆和伍圆的铜币是很值钱的。 钱币和当时经济形势“挂钩” 刘树江从上小学开始就痴迷于收藏,特别是收藏古钱币,并且一直致力于古钱币的研究。刘树江收藏过很多日本侵华期间发行的纸币,还有满洲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为1分和5分的铜币、白铜币、铝币和镁币,可面值更大一些的铜币他一直闻所未闻。 上周六,刘树江去逛沈阳鲁迅公园古玩市场,见到了这些铜币。拿到手后,刘树江就开始爱不释手,一下子买了11枚。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刘树江指出,这些铜币除了能够进一步印证日本侵华罪恶丑行外,还可以通过这些硬币的材质,断定当时的经济形势。 刘树江介绍,满洲国中央银行经营的十多年中,先后发行过纸币、铜币、镍币、铝币和镁币,面值分别有5厘、1分、5分和1角,1933年至1940年发行镍币和铜币,后因原料缺乏,1939年至1944年发行铝币。 1944年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侵略战争中节节失利,要求伪满洲政府提供大量军需物资,包括各种金属。为此,满洲政府在民间强行收缴各种金属制品,甚至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