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百钱铜范母 |
发布日期:09-04-29 08:35:37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 作者: |
三国鼎立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分裂,货币制度也随之各成体系。三国中最早开始铸钱的当属蜀汉政权,据史料载: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在攻取成都后,为府库空竭,物价腾贵,以致军用不足而忧虑万分。这时谋士刘巴献策:“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吏为官市”,以解决军需市用之不足。“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是时所铸行的“直百”钱,应为“直百五铢”,一枚当旧钱百枚使用,后因不断地减重贬值,遂改成小型“直百”钱。 除“直百五铢”和“直百”等钱外,尚有一种常与蜀汉铸币相伴出土的“太平百钱”,由于这种钱史籍失载,其归属问题曾引起过多种推测和争议。有认为是东汉末刘璋据益州时所铸;有认为是张鲁据汉中时所为;有认为是东吴会稽王孙亮太平年间所行;又有认为是晋惠帝永康元年(301年)益州刺史赵据成都自立时所就;也有认为其与汉末三国时的太平道有关。值得提出的是:1980年四川成都曾出土过一件“太平百钱”铜范母,这就给此钱的铸地考证找到了根据。其范面为树枝状,有阴阳定位孔榫;左右两行各排列阳文钱模6枚,共计12枚;其右边两行钱模中除1枚为隶书外,其余5枚均为篆隶合书;隶书者“太”字下为两点,篆隶合书者“太”字为“大”,与东吴铸币中的“大”字相似;其左边两行为阳文钱背模,上有水波纹和星点。由此可知,钱范的出土地必定与铸钱所在地相关联,成都出土的这件铜范母,为“太平百钱”殆为蜀汉铸币提供了可靠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