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信誉的大江币 |
发布日期:09-05-20 11:05:38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作者:宋康年 |
革命根据地货币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先后创建了苏南、苏北、苏中、淮南、淮北、皖江、鄂豫、浙东等八个根据地,大部分建立有自己的银行,并发行过纸币。其中属于安徽省内的淮南、淮北、皖江等三个根椐地,当然也不例外。当时中共中央华东局扩大会上提出:“各根据地成立自己的银行,发行目已的货币。”于是乎先后成立了淮南银行、淮北地方银行和大江银行,并发行纸币。这里介绍的两张大江银行纸币,其一是民国三十四年(1944年)币,币面注有“皖南”二字,面额壹元;另一张民国三十四年,币面注有“和含”二字,面额伍元。二者均用木刻版印制。 有关大江银行成立的具体经过、发行纸币的特点,以及当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信誉如何,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可初步概括出以下几点: 一、支持抗战,艰苦创业。大江银行是在1943年6月间在皖中总金库的基础上成立的,地址在安徽无为县汤家沟,行长由当时皖北行署财经处负责人兼任。同时以粮食棉布食盐等生活必需品作为准备金,成立了大江银行印钞厂,发行纸币。初期没有铅版(嗣后才用锌版),他们便就地取材,因陋就简,采用当地质地坚硬的楮树和黄杨树木锯成木版雕刻而成。没有纸印就在山沟里建立起专门印纸币的纸厂生产,所以当时印制出来的大江币是比较粗糙的,纹饰朴素简单。 二、明确范围,方便流通。当时由于皖江根据地的范围以及其他原因所决定,大江银行纸币的流通与其他抗币略有不同,如在币面加印有“皖南” 二字的大江银行纸币就仅限于在皖南和芜湖以西的无为、巢湖、舒城、桐城等地区流通。又如在币面加印有“和含”二字的大江银行纸币就仅限于在安徽的和县和含山两县流通,这种现象在其他纸币上是少见的。 三、维护人民利益,树立抗币信誉。1945年9月皖江根据地奉命北移淮安地区,皖江区党委立即与财经处研究,如何处理流通中的大江币问题。当时考虑到部队一北移,国民党军势必趁虚而入,群众持有的大江币不仅不能继续流通,受到经济损失,而且还会给敌人口实,严重影响其身家性命安全,于是他们便立即停止大江币的发行。同时还以政府库存的全部粮食和物资公开拍卖,以回笼大江币,集中销毁。这种对人民、对革命负责到底的精神,如今想来正是其赢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的原因,十分难能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