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行情的底部价格规律! |
发布日期:10-07-02 08:19:17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 作者: |
笔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找出了邮品行情过后的底部价格规律,这对于投资者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今系统说明,供读者参考。 我们先来看看实例:1991年邮市行情大幅升温阶段,T46“猴”票最高价达到300元,到了1993年行情结束时,该票价格跌至200元开始反弹;1997年邮市行情大幅升温阶段,T46“猴”票最高价为1800元,到了 2001年行情结束时,该票价格跌至1200元开始反弹。鉴于该票各地公司库存极少,所以更反映行情底部价格的客观规律。 通过T46“猴”票行情走势,可以看出这样的规律:在公司库存稀少的老票领域,一波行情过后的底部价格约为最高价的三分之二。这个阶段是投资者建仓的黄金时期。 我们再来看看邮票投资主力的建仓过程的成本构成。投资主力在建仓开始阶段,收购价格较低。鉴于此时货源相对分散,一旦收购,必然引发市场惜售,所以初期阶段主力能够买到的货源是很少的。接着主力采用迂回手法,逐步提高收购价格,市场惜售的意识逐渐被击破,主力就可买到更多的货源。随着时间的推移,主力的收购价格越来越高,主力所拥有的货源也越来越多。到了行情后期,主力的收购价格是最高的,所拥有的货源也是最多的。 这个过程可以用坐标系来表示(如下图):横坐标为主力拥有的货源数量和时间,纵坐标为主力的买入价格(元)。曲线作出后,从曲线的价格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作纵坐标轴的垂线,这样在坐标系中便出现一个“封闭图形”,这个“封闭图形”的重心点所对应的价格就是投资主力的平均成本价,也是行情结束后的底部价格。我们研究发现:这个封闭图形很接近一个倒置的直角三角形,按照几何学,这个三角形的重心就位于最高价格三分之二处。这也是底部价格是行情最高价的三分之二的原因。 本理论也有局限性。就是被验证的品种,公司没有或者极少库存。正是这个局限性使得本理论有了一个延伸功能。当某个品种价格在行情结束时的价格明显低于最高价的三分之二(成本重心点)时,则预示存在不确定的低成本货源倾销。(毕氏邮品网) 例如: 1、吉祥物不干胶 最高价240元 成本重心点为160元,跌至40元,说明期间有大量截留货源低价倾销。 2、大陆钞最高价1700元,成本重心点1130元,目前1080元卖盘,说明开始有截留货源小规模出售。 3、唐诗小版开盘期初18元,成本重心点12元,目前9.7元,说明有截留货源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