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和钱币 |
发布日期:10-11-24 08:49:26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 |
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前一天,徐龙在国贸举行的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上正忙着签售自己的新书 《犹太和以色列国钱币》。 我去拜访他时刚好有一个钱币收藏者在展位前驻足,这个收藏者指着这本将近600页的大书,惊讶地问徐龙:“这本书卖吗?是您写的吗?”接着他自我介绍:建筑师,北京人,热爱以色列钱币,已经收藏了好几年,但苦于与钱币相关的中文书籍太少,很多问题不明白,也不知道问谁,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这本书。定价498元,建筑师马上就买了。他和徐龙趴在一本钱币画册上,给对方指自己收藏的和缺少的年份、版样,而后交换了名片离开。 加上这一本,这本“昂贵”的书已经卖出了快80本。 徐龙原本有一周的假期来为书做宣传和后续的工作,毕竟这是在工作之余,花十年时间写成的。可是他第二天就要回到单位,因为英国首相卡梅伦将到访,正职是人民大会堂西餐厨师长的他,要准备国宴的一系列工作,休假提前结束了。 渊源从法语开始 徐龙在人民大会堂工作,已经26年了。他原本是中餐厨师,到了大会堂后,服从调配从头学起了西餐,因为业务能力强做了厨师长。从开始做西餐起,他就琢磨要学一门外语,想到法餐在西餐中的重要性,1992年,徐龙自己跑到当时的奋斗小学上培训班。只有四个月,打了基础后,1995年,徐龙向大会堂申请,去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法语。 1995年的秋天,在他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个老外,老外是来首都医科大学学中医的,住在留学生宿舍,年纪不小,快60了,苦于会法语的人太少,碰巧徐龙当时就住在大观园,挨得挺近,他们俩就开始三不五时地一起出去遛弯,周末徐龙去老外宿舍聊天,也带他去长城、故宫,俩人很快成了朋友。 偶然一次,徐龙看到老外放在桌上的护照,他发现不对,这不是法国护照,是一个有点拗口的单词,试着拼了一下:以色列。老外说,我是双重国籍。这是徐龙认识的第一个以色列人:卡利发·阿尔伯特。 也在1995年,外交部的朋友们出国回来都给徐龙带各国钱币的纪念版,他手里大大小小的纸币、硬币很快攒了一罐子,阿尔伯特每次回国,也给他带花花绿绿的以色列钱币——这些钱太特别了,图案丰富,它们很快从徐龙收集的世界各地钱币中分离出来,成为他的主业。 和阿尔伯特成为好朋友后,徐龙不自觉地会去了解犹太文化,“犹太人里我只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