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世博进行时》:留存城市建筑的历史 |
发布日期:08-11-12 09:01:58 作者: 新闻来源: 新闻点击: |
有些人就希望快点,尽快形成风貌做假古董,当时我就坚决反对,因为它原来是历史的古城,原来都是木结构的,应该坚持用木结构。结果这次汶川大地震就非常清楚了,他们非常高兴,第二天就打电话给我说,“阮老师啊,你们真神了,看看你们修的都是好的,没有修的都烂了、都塌了。”
我说也不是园艺家神了,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很神奇。我们中国留下了神奇的木构体系,能够在千万年当中、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巍然不动。我们中国山西的应县木塔、我们天津的独乐寺观音阁,都是高层建筑,但是经过了多次的大地震,有八次,有的已经达到了7级地震,都没有遭到太多的损坏,说明中国人在大自然的生存中,创造了很重要的一种建筑技术。 包括这次都江堰的坝,李冰,到现在多少年了,秦朝到现在,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损坏。因为我们知道,他当时用的围坝的方式和现在不一样,它完全使用柔性结构,用竹框子、石头裹在一起沉在水底下。所以现在有很多工程技术不能解决的,古人就能解决。比如我们所有的木构上用的是铆接,卯榫结构,我们不用钉子把它钉死,像欧洲都是用胶水把它粘死的,我们都是铆接,铆接就是允许它有小的变动。 主持人:铆接也是木质的? 阮仪三:对,木头的,用木头做成榫卯,榫卯结构,就是榫和卯头把它阴阳套在一起。而这种构造方式是从5000年前河姆渡时期良渚文化就已经发展到现在了,所以这一点是中国非常独特的。中国所有的历史建筑基本上都是砖木结构,以木结构为体,砖是为维护的。所以我们叫作“墙倒柱不倒”,砖会塌,木头架子不会倒,这就把人维护住了,就不死人了。所以这一点是非常有意思的,我们中国传统的结构形式,包括我们城市的布局,都有中国自己的一套东西,跟欧洲完全两样。中国的文化体系跟欧洲两样的,我们的建筑也和欧洲两样的,我们的城市也和欧洲两样的。归根到底,我们的文化,中国独特的、悠久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我们这样一个中华民族,而且留下了很多重要的财富。近代以来,西方的文化进来以后,我们自己就守不住自己的这条底线,很多都欧化了,特别是城市,一下子都变成所谓的现代城市。现在说起来就是“城市一片新面貌”、“高楼拔地而起”。我们说变是需要的,从落后到进步,但是对自己主要的传统东西是不是注意要留存。从我们人的感情来讲,是留住城市的记忆;但还有一个,从我们的文化来讲,历史未必留得住。刚刚我讲的木构体系,这就是呵护了我们几万年、几千年,这种方式你是不是需要很好的 |
上一篇:BIE |
下一篇: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