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社区精心策划主题活动 让市民与世博更近 |
距上海世博会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在上海的各个社区,沿着“世博进社区”的足迹,“世博”已经开始融入市民的生活,并带来些许惊喜的变化。在社区精心策划的主题活动中,文艺节目、便民行动等轮番做主打,形式不一,却有着同一个关键词——“参与”。通过“市民参与”,让广大市民“近距离”地感受世博、了解世博,在迎世博的过程中得到实惠。 “天气热了,时常会看到一些小商贩赤膊做生意。作为上海的一分子,看到不文明的现象不能坐视不管,我会把一些穿不下的单衣送给他们,用一句贴心的‘当心着凉’来抹除这一尴尬。”淮海街道居民郑新民如是说。 “世博会要来那么多的外国朋友,我想应该组织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工自己动手收集、整理、印发英文教材,轮流教学。外国朋友到来时,我们社区居民也会说上几句简单的英语。”新华居委的社工徐爽说。 “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极为敏感。此次世博会将带来各国最先进的科技展示,对我们无疑是一次‘头脑风暴’,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代表李晓明说。 在卢湾区淮海中路街道,一场居民访谈会兴味正浓。“世博会的召开对我有什么影响”,“我与世博会的要求有什么差距”,“我能为世博会做些什么”——三个主题讨论,拉近了世博与居民的距离。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中旬以来,淮海街道围绕这三大主题,分三个阶段在居民区、“两新”组织、社区学生中开展“我与世博心连心——市民论坛”大讨论,共计3125人次参加。 讨论期间,街道还组织社区单位和居民区累计出黑板报和宣传橱窗900多块;组织1000多人参加《上海迎世博市民读本》知识测试;党员群众提出“精彩世博,文明先行”合理化建议1600余条;在街道组织的9批次“窗口服务日、环境整治日、公共秩序日”的“三五”集中行动中,有近万人次志愿者主动参与。 走近虹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市民演艺厅,一曲熟悉的江南小调传出来,凝神一听,歌词传出阵阵新意——“世博会办在家门口,上海笑迎八方客……”,填上新词的弄堂小调让人耳目一新,坐在观众席上的居民不禁轻声唱和,这些新词的创作者正是来自长宁社区的居民。 在全区迎世博社会动员的过程中,长宁区10社区注重加大群文创作的培育与扶植,为世博“留作品”,“千支群文团队”和社区群众成了宣传世博的主角,居民将身边与世博有关的小事编成各类文艺节目参与到迎世博的活动中。来自周家桥街道的秦卫中就是热心居民之一,在“迎世博社区原创作品汇演”中,老秦携上对世博的期待,自导了一个反映社会关爱老人生活的小品,老秦告诉记者:以前有创作的激情但没发挥,如今“迎世博社会动员”给普通居民提供了平台,大家创出的节目都是有感而发,因此更受邻里居民欢迎。 据悉,长宁还将组织迎世博民间手工艺展示、民俗文化街展演,把世博带来的变化通过“居民参与”迎到居民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