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让文博站在世博舞台的中央 |
发布日期:09-02-05 09:03:09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顾维华 |
第三就是运筹厅,包括申办与申办成功后如何推进世博会的进展。
城市文明馆 | 老建筑撑起城市文明史
东方早报:上博对城市文明馆的构想怎样?
陈燮君:城市文明馆是五大主题馆之一。五大主题馆分别主要演绎五大副主题:城市生命、城市人、城市星空(生态环境)、城市足迹、城市梦想。城市文明馆即城市足迹馆,除了序厅外,第一厅是城市起源厅,反映人类城市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小广场概念、神权、王权和宗教生活的发生,通过城市场景的营造,反映大城市崛起的主要元素;第二厅是从神权王权走到以人为本,也就是城市具有人文追求,城市有了微笑,这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第三厅是工业文明出现后的城市,如大工业系统的出现,既促进城市走向现代,又遏制了多元的文化。
长江文明、运河文明都是我们在其中展示的对象——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很多应水而生、应水而长的城市,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都与水密切相关,在展厅中将进行全景式的展示。我们也反复提醒自己,这毕竟是主题馆,不一定要求其博大精深,关键要支撑得起城市文明的发展史,始终抓住城市发展的历史和足迹,要积极反映城市成长中的智慧。
东方早报:两大展馆是重新建筑还是利用老的建筑?
陈燮君:根据规划,上海世博会园区内约有2万平方米历史建筑将得以保留、保护,超过40万平方米的原有工业建筑,将被保护性改造、置换。上海世博会有望创下世博会有史以来的“历史建筑保护面积之最”。其中5000平方米的世博会博物馆与2万平方米的城市文明馆都在原江南造船厂内,其规划建设都是利用这些老建筑。
国际博协大会 | 助推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
东方早报:世博会之后上海将迎来国际博协(ICOM)第22届代表大会,这对上海文博事业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陈燮君:上海文博业要抓住2010年世博会的机遇,将在2010年11月举办的国际博协第22届代表大会是我国首次举办这一国际博物馆界的盛会。这是中国博物馆业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对于提升中国文博业的影响、与国际博协“零距离”地接触和深层次地交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的理念、新的实践以及对发展中问题的新的思考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这一盛典将助推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博物馆协会共有30个专业委员会,包括美术、建筑等,为了推进对接,中国已经建立了16个专业委员会,最直接的意义,将使中国博物馆事业与国际对接的时间大大提前——中国文化文博事业必须要走出去。
东方早报:世博会与国际博协大会一前一后,在资源有效整合和配置使用上有什么考虑?
陈燮君:国际博协第22届代表大会是要举全国文博之力来办的。世博会与国际博协大会的有机衔接和互动,必将形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使用,取得互相促进的良好效应。依据世界各举办国的有益经验,历届世博会的场馆在会后很多都被改建成各类博物馆等。目前对世博会场馆的后续利用已有很好的思考和规划,在筹备国际博协大会期间,将邀请大批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代表参会,对上海世博会的场馆后续利用可提供具有建设性的专家咨询。世博会期间,除了各种展示外,高层次的国际经济、文化论坛也是重要内容。
文博世博互动 | 形成文化合力
东方早报:具体到上海文博界,您怎么看待整个上海文博业与世博的互动与相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