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环境挑战 世博做出示范 全球高峰对话聚焦世博放眼未来 |
这是在中国2010年世博会开幕前夕,最大规模的、也是最后一次的全球世博高峰对话。
昨天,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170天之际,第七届世博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激动人心的开场演讲的带动下,各方来宾情绪高涨,他们的观点碰撞,思想交融,将论坛气氛推向高潮。来到论坛的嘉宾,为的都是同一个“世博目标”,但来自全球的智慧,聚焦世博,更放眼未来。
对话气候
上海世博会筹办正在冲刺,今年年底的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更是近在眼前。一个关注城市问题,一个着眼环境政策,两者岂会没有交集?论坛上,许多人将话题从世博会对城市生态的关注,引向全球气候危机。站在上海,遥望哥本哈根,我们能看到什么?
国际展览局主席让·皮埃尔·蓝峰:
我想要在这里强调的是,上海世博会开始六个月期间将会面临的问题。
首先是各种形式的污染,污染与气候挑战,与全球变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污染所造成的后果波及众多的国家,尤其是几周之后我们要在哥本哈根讨论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以及由此给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造成的影响,首先受到影响的是那些最贫穷的国家。
的确,城市要消耗能源,城市要产生大量的垃圾,现在我们还不能处理掉所有的垃圾。城市是汽车污染和工业污染的源头,这些污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简而言之,我们现在别无选择,必须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城市模式、新型的生活模式,但我想说的是这也是我们世博会的使命之一。我要强调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是存在的,因为我们的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比如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电动力的汽车、有了太阳能取暖,也有可以循环利用的绝缘隔热材料,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来解决污染的问题。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重大问题,还关系到政治意愿和国际合作。
上海世博会如何使得参加世博会的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又提供了怎样的机会帮助人们找到应对这些挑战的方法呢?这些都是21世纪城市所面临的挑战。答案并非显而易见,希望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们找到问题的根源,解决我们所面临的许多困难。我想引用伟大的中国哲学家孔子所说的:切问而近思。
联合国前任副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
哥本哈根会议即将举行,是否能获得成功,对于各国经济体会有很大的影响。减少排放但影响经济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情况,我们不能仅仅以牺牲经济的方法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是尤其大的危机和风险,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地方干旱和洪水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降水规律的变化,它影响了农业生产,破坏了以此为生的很多人的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