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钱币学与钱币收藏 |
发布日期:09-10-08 08:50:50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收藏杂志 作者: |
为经典。但《泉志》较为简略,不过两三万字,按语也只两千多字,作者本人虽然也收藏钱币,却只有100多种,视野有限。清代钱币学发展到高峰,有些人注重考据,并钻研文献资料,几乎把一生的精力都花在钱币的研究上,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钱币学家,如翁树培、初尚龄、蔡云、戴熙、刘燕庭、鲍康等。同时,清朝时钱币也大量出土,由于对实物的考证,使近代钱币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钱币学著作,如《古泉汇考》《吉金所见录》《古泉丛话》等等。 自民国以来,新出土古币甚多,一些钱币收藏家收藏之富已超过前人。这个时期,以收藏之富和鉴赏之精而著称的是著名钱币专家张叔驯、方药雨和罗伯昭,有“南张北方西蜀罗”三家鼎立之称。1957年罗伯昭先生将其毕生所集的15427枚钱币全部捐献国家。 建国以后,钱币学的发展日臻完善,钱币学著作纷纷出版,其中彭信威教授编著的《中国货币史》可以说全面而精辟地概括了我国货币发展的历史进程,为我国货币史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近几年,收藏钱币的热潮再度涌起,从南到北,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活跃的钱币交易市场,尤其北京,有多处活跃的钱币交易市场。古时的琉璃厂就曾是古钱币买卖交换的场所,今日不但琉璃厂,而且在北京报国寺文化市场、北京市朝阳区亮马古玩市场、宣武公园等地都有钱币交换出售的摊位。 在古代,集藏钱币者多是富人或有闲人家的子弟,寻常百姓是不敢问津的。今日不同了,不但“大款”们收集,普通工人、农民、国家干部、知识分子也都加入其中,他们不但集藏我国历代货币(纸币、硬币),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出国人员的增加,与国外交流的机会增多,许多人开始收集外国钱币,且大有上升之势。原因之一,是我国古代钱币数量种类过多过繁,集全不易,而外国钱币数量相对较少;原因之二,是我国古代钱币赝品较多,不但增加了鉴别难度,劳神费力,而且稍不留意还蒙受经济损失,相反,近现代外国钱币自身价值并不高,没有作伪必要,因而,集外币的收藏者增多。值得一提的是因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国际金价迅速走高,国内金银币价格急剧上扬。金银纪念币市场的狂飙行情并非仅仅局限于个别品种,而是体现在彩金币、彩银币以及本色金银纪念币各个板块的全面走强。如彩金币“贵妃醉酒”1999年发行时的价格为2600元,2002年9月曾攀升至15500元。未过半年,如今的“贵妃醉洒”市价已达20000余元。同一板块的“梁红玉”“群英会”市价分别为12000元和79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