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钱币博览会拍卖精制币“大40”看品相与价格 |
发布日期:12-12-29 09:13:51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杨松林 |
在2012北京国际邮票钱币博览会专场精品拍卖会上,“大40”精制币以120000元的价格成交,笔者第一时间将成交价格在精制币QQ群内进行了通报。第二日即有网友在QQ群里谈起此币的成交价格,笔者认为基本体现了这枚精制币的价值。根据孙克勤老师最新出版的精制币图录上的有关报价,此枚币的参考价格当在150000元左右。现场有网友曾实地查看了此项拍品的品相,发现币面上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有不少指纹。笔者之所以认为成交价基本体现了这枚精制币的价值,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参考价格在150000元左右,拍品略有瑕疵。该枚精制币先前曾以裸币形式出现较多,且多为表面有磕碰,品相也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此次该项拍品为礼品包装,证盒齐全,品相相较起来还算不错,故而考虑矮子里拔大个儿。尽管以120000元的价格成交,等于打了个八折,基本上尚能接受。 二是考虑到此枚精制币的稀缺性,“大40”精制币近年来出现频次极少。错过这次,很有可能再难以觅到,因此品相稍差可以接受。从战略的眼光看,先买入后可以防止踏空,等将来有机会再找到一枚品相更好的,入手后再将瑕疵的那枚出手。 三是从和其它钱币收藏板块的比较来看,精制币目前尚处价值洼地,一个板块的顶级藏品也只有十几万人民币,确实说不过去。和金银币中老精稀板块以及第一、第二版纸币动辄几百万人民币的的价格比起来,精制币可谓潜力十足。因此从长远的发展眼光看,越早购入越好。 有位资深网友曾提出,品相是最最重要的。他举了一个例子,袁大头品相好的可以卖到近万元。的确,近代机制币的品相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不能完全运用于现代币,因为现代币特别是精制币的发行量极少,与袁大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袁大头多有流通,品相损耗大,但精制币则基本不流通,品相损耗就更少了。正因如此,袁大头发行量大,品相差的居多,能找到品相好的确实可以卖个大价钱。但精制币品相都不会相差太大,因此品相在价格的构成上并不如近代机制币那般重要。 ![]() 在此笔者也举两个例子:一是大名鼎鼎的85年铜猫。香港著名藏家陈景林先生早年购得一枚,但品相不是最好,如果按照唯品相论的观点,他是绝对不会买入的。但他作为一名大藏家,确实有着出众的眼光,买入品相不是最好的一枚后,一直等待机会再觅寻品相更好的。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他找到一个几乎完美品相的85年铜猫。如果没有他当时购入85年铜猫并进行研究,进而向官方提出有85铜猫的存在,估计85年铜猫身世之谜还要晚几年才会揭晓。二是中新友好5盎司金币。这枚金币在大陆首次公开场合交易是出现在2010年的上海东方国际拍卖公司的钱币专场拍卖会中,由于其实铸量稀少很多藏家根本无缘眼见。上拍的这枚中新友好5盎司金币,币面有两处比较显眼的划痕,但丝毫不影响其以650000的高价成交。要知道当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发现第一组全套一盎司五枚金币的价格也才200000-300000元啊,这足以证明其稀缺性。正是由于其相当稀少,买家对品相并不是十分看重,能够找到一枚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所以把握一枚币是否可以入手,其实应当综合考虑稀缺性、品相、题材等特点,将这些关键因素一起考虑最终确定一套币的价值定位。而其中的品相要素虽然很重要,但并不一定是唯一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