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淮海实业银行汇兑券(叶真铭) |
发布日期:10-05-01 08:56:21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叶真铭 |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0年5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近日,笔者以不菲的价格购藏了一张“淮海实业银行汇兑券”。该券正面上方楷书"淮海实业银行汇兑券",左右两側有钞票冠字与号码。该券中间以淮海实业银行总经理张孝若半身像作为主景图案,左边框内标明 “伍圆”的面值,右边分三行书有“凭票汇付国币伍圆,淮海实业银行照付”字样。其背面则为淮海实业银行总部大楼的正面视图(如图)。淮海实业银行汇兑券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I920年创办的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淮海实业银行印行的钞票。由于该汇兑券还未来得及正式流通使用,淮海实业银行就因经营不景气而歇业,因此淮海实业银行汇兑券流传数量极少,从而使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张謇(I853一I926),字季直,号蔷庵,江苏南通人。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状元,被清政府授翰林院修撰之职。他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深感忧虑,认为“中国须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遂决心振兴民族经济,抵御外国侵略,实现“实业救国”的伟大抱负。1895年,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张之洞正式委任张謇总理江苏通海商务。此举正有助于"实业救国"理想的实现,张謇遂欣然接受。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张謇先后在苏北的通海地区,创办了22个企业,形成了以大生纱厂为中心的大生系统企业集团,使南通成为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纺织工业重要基地。 在发展实业的过程中,张謇发现实业与金融具有非常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早在1902年他就设想创办南通劝业银行。他曾指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实业非有多数之母本不昌,欧美人知之,故广设银行。”鉴于当时创办银行的条件还不成熟,他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1911年起,先在大生一厂创立储蓄帐房,吸收职工存款,发行 “银票”、“支单”,形成银行的雏形。1913年,张謇在刚创办的南通商业学校设立了银行专修科,未雨绸缪,为将来开办银行先行培养专业人才。这一系列不懈的努力,是南通创办实业银行之先声,为淮海实业银行的创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18年张謇又亟切呼吁,希望在南通创设实业银行,得到大生集团股东们的支持。1919年夏,大生公司召开股东大会,确定银行名称为“淮海实业银行”,计划股本100万元,后实募125万元。得到财政部、农商部批准后,淮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