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外白渡桥(曾成沪) |
发布日期:09-12-21 08:29:29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曾成沪 |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09年12月下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http://www.jibi.net/),谢谢! 2009年4月8日至4月10日,是外白渡桥百年大修后的市民开放日,外白渡桥禁止一切车辆通行,只向行人开放。4月9日这一天,我来到了外白渡桥。当我徜徉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耳旁不时传来人们欢声笑语和感叹声时,别样的情怀由然而生:三十年前,以外白渡桥和上海大厦为背景,和朋友曾留下珍贵的影象;二十年前,在桥上和恋人曾依栏杆眺望黄浦江,憧憬过未来…… 外白渡桥大铜章-背面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整整四十年,外白渡桥和上海大厦犹如姐妹般共同承担着上海地标的称谓,成为了上海的一个标志。她记录和见证了多少风风雨雨和人间的冷暖变化,也成为了老上海人情感上的一个寄托物。 外白渡桥到如今已经是第三代。她始建于一八五六年,由供职于怡和洋行的威尔斯等英国商人投资建造,是座木桥,名为“威尔斯桥”。由于行人要交“过桥税”,引起了众怒。 第二代外白渡桥建于一八七六年。工部局迫于众怒难犯,在“威尔斯桥”外侧另建了一座木桥,免费向公众开放,因市民过桥不再付费,称其为“白渡”。因毗邻外滩公园,英国人叫她“花园桥”,而市民却称她为“外白渡桥”。此后“威尔斯桥”无人问津,于当年拆除。 第三代桥建于一九0七年。随着社会的进步,木桥已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在原址建起了一座钢桥,钢桥由英国人设计制造。此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经过百年的风雨洗礼后,于二00八年三月一日起进行全面的整修。一年后,她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了广大市民面前。 外白渡桥,对上海市民有着太多的回忆。怎样来设计这一枚大铜章?全部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她,似乎偏重了怀旧的情感,和与时俱进的社会步伐不太协调。用抽象变形的手法,又似乎超越了桥本身那厚重的历史沉淀感。最后决定采用介于写实与装饰之间的手法来表现这一题材。正面图案直接选取了桥堍上的方形立碑,上面刻有“外白渡桥”和“一九0七年”的字样,有多少人以此为背景留下了自己的倩影,把她作为章的一面图案,符合了大众的怀旧心理,她的外形也和大铜章相吻合。背面图案攫取了桥的侧立面,大透视的纵深感体现了桥的壮观与雄伟,大面积的桥体也给予了外白渡桥以充分地展示。桥的尽端是上海大厦,它们的组合,在市民心里已留下了永不消退的印迹。整个图案省去了许多细节,用略带装饰的手法表现了新时代的外白渡桥。外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