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上海,我爱世博——专访世博大铜章(长方形)设计者俞霞薇 |
发布日期:10-09-14 08:27:43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 |
们看的宽银幕电影,宏大宽阔,就像上海世博和上海这座城市一样,宽广包容。所以我在长方型这个形制里面,不仅放进了东方之冠,还有代表一轴的阳光谷,因为它不仅是形象上的代表,也体现了现代城市的发展理念,表达上海世博的人文意义。这样和正面又有了一个呼应。
Q8:背面图案明显和正面不同了,就像我们现实看到的一轴四馆并不是这么布局的,您为什么会选择这么处理? 俞霞薇:一轴四馆是世博的代表场景,这是我们最熟悉的。但我们在设计中即使是写实手法,也应该有所变化,不要太拘泥于原来的形态,要服从题材和画面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又要从视觉上尊重它本身的特点。所以我用线条来表现阳光谷本身的晶莹剔透,而东方之冠用抽象简约的形式表现出来,画面上有留白,既能体现一轴四馆它们本来的结构关系,又能在视觉上让观赏者觉得舒服好看。 Q9:表现手法上正背面各有不同,那在工艺处理上是不是也有很大不同? 俞霞薇:这枚作品在设计和浮雕过程中我都得到了方茂森老师的大力指点和协助,他给了我很大启示。譬如正面的外滩和建筑群我本来想用剪影,但他告诉我大铜章要有粗的也要有细的,不要一味追求造型,而要有内容,要有看头。我们以往认为浮雕高的就是大铜章,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有精细的也有粗犷的,结合一体,粗一看它很高,但细一看里面又有内容有层次感,那就是值得推敲和鉴赏的好作品了。工艺处理上当然也服从于艺术手法,正面我基本用手工来做浮雕,要表现出体积感,机器会比较机械,手工浮雕就能表现出海宝的灵动和外滩的朝气蓬勃。而背面几乎都用机器来雕刻,包括东方之冠和阳光谷,那种线条、细腻、规范用手工做不到那种效果,用机器就很规整精细。这两个面本身也是一种对比,两个流派结合在一起,传统和现代又结合在一起。 有些大铜章单纯追求高浮雕,后期加工一般要压印十几遍才能成品,这枚作品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工艺处理,压印就几遍,效率非常高,而后期的工艺处理上也完全达到了我想要的艺术效果。 Q10:您也是一位资深的设计师,取得过非常出色的成绩,譬如奥运题材的贵金属纪念币,您在国内造币业的中标率是较高的,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奥运币的设计雕刻任务。但我个人感觉,您对这枚世博大铜章似乎尤为偏爱? 俞霞薇:因为领导的信任,给了我非常大的发挥空间。只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