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观赏纪念辛亥革命百年大铜章想到的……(黄沙吹尽) |
发布日期:11-06-28 07:48:09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黄沙吹尽 |
本稿刊载于《钱币》报2011年7月上旬,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于《钱币》报,转载于中国集币在线(http://www.jibi.net/),谢谢! 依稀还记得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初期,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的演说中有这么一段话,其中说到:“……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各级行政官员都视法律为粪土……;共和国是自由之国,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只有当权者的自由,权力大的有大的自由,权力小的有小的自由,人民没有权力、没有自由;共和国是博爱之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是只有人民对当权者恐惧的‘爱’,当权者对人民口头上的虚伪的‘爱’……;共和国是法制之国――立法是国会。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却是行政权力一次又一次肆无忌惮地干涉立法,你不听话,我就收买你,逮捕你,甚至暗杀你;行政是大总统和他统领的文官制度。可民国六年来,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打着共和旗帜的‘家天下’……”。民国六年孙文先生的这段极具革命理念的演讲切中时弊,严厉明白无误地剖析了使中国走向衰败的正是保障统治者无限权力的专制制度。而今值得肯定和称道的是在今天的中国,历史已从神坛上走了下来,不是个可以任人随意打扮的小姑娘;她也不像以往的历史剧和教科书,过多地从现代的意识型态出发加以描写和评判,而能客观地就这些人物在历史情境中的局限性给予平实的描写。这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种进步。 中山先生一生为民生、民权、民族的三民主义奔走呐喊,大声疾呼西方作为国家格言的民主三大基石:自由、平等、博爱。宣扬倡导国民“不自由毋宁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己所欲者,常施予人”的精神。这也正是西方民主自大革命时期一直以来一以贯之的民主精神。身处东方的孙文先生把它作为神仙一把抓的治国良方,祭起“驱逐鞑虏复我中华”的大旗,意图建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一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处处染满了为缔造民国几多呕心沥血英勇献身的反清和再造民国志士的鲜血,陈天华、秋瑾、徐锡麟、黄花岗72烈士、宋教仁、黄兴、蔡松坡等等为国捐躯矢石间的好儿女;撑起民国的基台下,又覆盖有多少北伐将士的累累白骨。自百年前 的1911年武昌首义的辛亥革命算起,走向共和的漫漫长路,造就了中华大地至今百年的共和。今天在这里我们纪念辛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