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由北京青年国际文化艺术协会、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韩国最高经营者峰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的《2016世界之眼——丝绸之路钱币大展》,在陕西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作为第八届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主办地西安曲江新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灿烂多彩的一种文化景观,在古代东西方的贸易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古老的丝绸之路包括希腊、意大利、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中亚各国、西亚各国,以及中国。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贸易之路。在丝路贸易的过程中,钱币行使着中间媒介的作用,这个作用无论给予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丝绸之路也是一条钱币之路。钱币的考古发现加上钱币的实物遗存,为今人理清了一个细致入微、而又真实的历史存在:丝绸之路不是单一的一条路,我们所指明的钱币之路就是丝绸之路的主路。这是此次展览最重要的学术主张。因此,丝路钱币作为丝绸之路中今天依然可以探寻的最重要的历史依据,在东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研究证明,丝绸之路延续了2000年以上,大大小小几十个王国先后兴起衰亡。这次展览的钱币,时间跨度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9世纪,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王朝。完整性、系统性是这次展览最突出的学术特色。
《2016世界之眼——丝绸之路钱币大展》展出的丝路古代钱币精品,由六个部分组成:从世界第一枚钱币起源到钱币的设计、工艺史话;从钱币上不同文字的组合、演变到希腊文化、罗马文化、中华文化、中亚文化的共融;从铜币的大量应运反映出游牧文化到农耕文化的繁荣进程;从钱币的多样式到文化的差异性、多元化,以及所反映出的历史兴衰,观众可以从展览中完整、全面透视丝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状态。
这些钱币的设计图案、打造工艺、铭文、人物、神祇、币材等等,都呈现出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质朴本色。以铭文为例,就有古希腊文、波斯文、佉卢文、Prakrit文、巴利文、八思巴文、伊斯兰文、粟特文、蒙文、汉字等。更为复杂的是有些文字并没有使用本文字的语法。迄今为止,一些文字已经成为了死文字,只有极少的几个专业学者才能释读。如果选择出一种有代表性的钱币的话,贵霜钱币是不二之选。这个国家的历史、疆域、政治、乃至国名等,都得益于古钱币研究的成果。钱币复原了贵霜王朝的历史,丝绸之路钱币则复原了丝绸之路的主要路径和历史,它是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支点,是我们展望明天的一个宽阔的窗口。因此,这些钱币的背后,不仅见证了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物质文明的交流,也为历史承载着重要的信息。
如今的丝路古代钱币作为一种特殊的收藏艺术品,拥有着独特的历史研究价值。曾任大英博物馆币章部丝路钱币研究员、原中国钱币博物馆副秘书长、担任此次展览学术主持的王丹分析,在所有的艺术品中,钱币代表着统治者的意志与决心。方寸虽小,但它的文化色彩则光芒四射。这些钱币,真切地见证了丝绸之路从古至今全部的起起伏伏:王朝的更迭、疆域的伸缩、君主的好恶、商品的繁杂、旅人的冷暖、气候的突变,地理的迁移等。这些钱币是丝绸之路兴衰悲欢的亲历者,在很大程度上,极有可能是唯一的亲历者见证者。王丹认为:“丝绸之路钱币的研究为‘一带一路’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因为丝绸之路不是现在的路,是历史上就存在的路,通过钱币研究我们才能知道这个路在历史上是什么样,以致于在今天让它表现得更稳定、更发达,所以丝路钱币的研究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有力的历史和文化依据。在此基础之上,以丝路钱币研究的方法梳理古丝绸之路的众多分支道路和历史演变情况,并总结研究出一条丝绸之路主干道的位置,这些实际行为在当今的‘一带一路’背景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银行钱币博物馆珍藏了大量从丝路流通而来的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古钱币。本次展览的主要发起人、北京青年国际文化艺术协会会长王皆认为,从丝路沿线考古中发现的中国钱币,可以说明中国钱币很早就在国际化的经贸往来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丝绸之路钱币,也是研究世界经济史的重要篇章,特别是对青年人,他们是“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主力践行者,这次展览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
正因为丝路钱币拥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和多种文化交融的历史特色,也受到了收藏家们的关注。从收藏角度来看,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馆长鲁智勇分析,当今中国人的收藏观要具有国际胸怀。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都是中国人具有国际胸怀的时代,现在的中国收藏者和收藏市场还处于萌发阶段,只有具有国际视野和长远眼光的人,才能在未来国际交流合作和文化大发展的时代引领潮流。丝绸之路钱币涵盖的历史、朝代、文字、宗教内容极其丰厚,也一定会引起各方的关注。
据悉,本次展览持续至10月10 日。期间,还将举办国际博物馆钱币专业研讨会及 “一带一路”文化青少年分享会。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