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独有之浅绛彩,现在知道它的价值还不晚!

www.jibi.net 17-03-19 17:49:42 中国集币在线

  浅绛彩瓷,于你,可能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却不知,它已悄悄成长为收藏界的一抹亮色,一颗新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专业解释浅绛彩瓷

  浅绛彩瓷是清末时景德镇具有创新意义的釉上彩新品种。从同治、光绪到民国初约50年之间,将中国书画艺术的"三绝"--诗、书、画,在瓷器上表现,使瓷画与传统中国画结合,创造出瓷画的全新面貌。"浅绛"原是借用中国画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起源于元代。其画家代表人物为黄公望。而浅绛彩瓷中的"浅绛",系特指晚清至民国初流行的一种以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在瓷胎上绘出花纹,再染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的一种特有的低温彩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浅绛彩瓷的特征与独特性

  浅绛彩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品种,是清末这段历史上所特有的艺术种类。

  浅绛艺人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多数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浅绛彩瓷从图稿设计、勾画都由一人完成,能自由表达画者的风格与个性,是文化层次较高的艺人得心应手之作。浅绛多借宋元以来的文人画稿,其文化气息非常浓郁,深受士大夫阶层喜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浅降彩瓷还有一大突破是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因为它首次使中国画自宋元以来形成的"诗、书、画"一体的优良传统表现在瓷器上,也为近、现代的新粉彩瓷创造了新模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浅绛彩延续时间极短,却名家荟萃

  同治元年(1862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是浅绛彩的"黄金时期",这时浅绛绘手名家辈出,蔚然成风,浅绛彩瓷器的书画水平空前发展,足可媲美纸绢丹青。以程门、王少维、金品卿、俞子明等为代表的名家留下不少佳作。在流俗影响下,一些非绘瓷专业名家也加入到创作中来,如篆刻大师黄士陵、山水画家吴待秋等都有作品传世。浅绛彩器也从供观赏的瓷板、扁壶之类转向日常用品,如帽筒、水盂、印盒、花盆等,几乎覆盖整个日用瓷领域,风行一时。一些器物上还烧有"某某堂藏"等字样底款,则说明是藏家专门订制的珍玩。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浅绛彩瓷出现时间短,可见存世品并不多,好品相的就更难寻觅,这样也决定了浅绛彩瓷的不菲的价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浅绛彩收藏行情近况

  到民国初年,浅绛彩瓷便已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为粉彩所代替,至今景德镇也没有人能画浅绛彩。但是浅绛彩的技法与创造力并未随之消失,而是被"珠山八友"为首的彩瓷艺人在其它领域成功地继承和发展,其流风余绪至今未绝。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在文物商店中有许多这类浅绛彩瓷器,当时许多人都不认识这类瓷器,国家博物馆和民间都少有收藏。文物店在销售中几乎是成批的低价销售。后来,少数人意识到了它的收藏价值,开始有选择地收藏。上个世纪90年代后,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这类瓷器的认识,浅绛彩瓷的价格开始不断升温。在1994年上海拍卖公司曾专门推出了一些浅绛彩瓷,吸引了人们的兴趣。现在,浅绛彩瓷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收藏品种,拥有众多的爱好者,有一些民间收藏团体还专门组织了浅绛彩瓷的收藏展览。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好了,关于浅绛彩,今天小编就先讲到这里吧!你是不是略微明白一些浅绛彩瓷了吗?或者,你是不是正在疑心家里碗橱里那个盛着咸菜的花碗就是浅绛彩呢?什么都不说了,赶紧去找一找。如果找不到也没关系,可以去易藏拍卖上看,一场“尚德堂精品浅绛专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最高价位已经有藏品叫到快10万元了。看来,浅绛彩瓷这东西是真值钱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以上所有配图都是“尚德堂精品浅绛专场”正在热拍的浅绛彩哦!

  截拍时间:2017年3月20日0点

  就是今天晚上0点哦!不见不散!

  那么如何参与拍卖呢?
  下面有快捷方式

  点击集币在线菜单栏中的“易藏拍卖”,成功注册后就可以直接参与拍卖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更多邮币卡交易、资讯、行情!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集币头条APP。
集币头条

延伸阅读

分享到:

交易频道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委托买卖 | 意见建议 | 友情链接 | 网站导航
Copyright © 2000 - 2011 JiBi.Net. All Rights Reserved
集币在线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