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流通纪念币 资料图片
最近两三年,人民币纸币迅速崛起,从以往纯粹的收藏品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投资品。第三套人民币纸币大全套2000年的价格还不到1500元,而今没有30000元拿不下来。人民币纸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金参与其中,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局面。
与人民币纸币的红红火火形成反差的是流通纪念币,特别是精制流通币,它离我们似乎越来越远,显得格外冷清。
精制流通纪念币远离大众视野
流通纪念币是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杰出人物或者有特殊意义的事物而发行的金属币。
中国人民银行于1984年10月1日发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流通纪念币,这是新中国的首发流通纪念币,与此同时,也发行精制流通纪念币。但是,不知何种原因,中国人民银行并不单独刊登发行精制流通纪念币的公告。依笔者的理解,可能是因为精制流通纪念币的发行数量有限且基本不参与流通的缘故。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才使得精制流通纪念币远离了大众的视野,收藏群体也就少之又少。
近些年来,由于相关资金的介入、网络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投资意识的觉醒,精制流通纪念币的神秘面纱已经慢慢被揭开,其价格也就随之水涨船高。
比如1986年发行的“长城”套装精制币就从3万元涨到了现如今的9万元,1989年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精制币的价格也达到了5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上海版精制币的价格从不到600元跳跃到15000元。这些品种都成为市场上难得一见的珍品,对于其树立市场形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价格畸形的精制币
精制币有两大突出特点:发行量低和发行渠道极不透明。正是因为这两点的长期存在,就非常容易在价格上产生畸形,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以2009年发行的“己丑牛”精制币为例,央行下属某公司给特约经销商的批发价为每套25元,至于谁是特约经销商和为什么是这个价格,没有几个人能知道,普通收藏者更是一头雾水。面对这种情况,收藏者是难以产生兴趣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己丑牛”精制币一上市的价格就超过了200元,顿时给收藏者来了个下马威。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其价格泡沫都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