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难以比拟黄金警惕农业股补跌风险 |
市场的“红五月”没有出现,沪深300指数下跌6.8%,但农业股却火红异常,农业指数上涨3.8%,相对收益高达10.6个百分点。从历史上看,月度相对收益超过10个百分点是非常好的表现了。 过去5年的历史表明,农业股很难有贯穿全年的大行情。如果以2%的月度超额收益为衡量标准,农业指数每年平均有5个月超越沪深300指数,表现最好的2008年有7个月。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个月超额收益高于2%,如果再考虑到“岁末行情效应”,到9月份之前的时间里农业股的超额收益预期已经非常有限了。 拿着“放大镜”来看,我们发现农业指数在2010年的超额收益主要来自两个阶段的抗跌:第一阶段是1月份,第二阶段则是4月15日以来。而农业指数本身今年以来的绝对收益并不明显,呈现震荡特征。 我们认为,之所以会这样,更多的是弱市之下,农业股所呈现的避险效应,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海外投资者将黄金作为避险选择。 我们认为,投资者之所以将农业股作为“避难所”,可能基于两方面考虑:其一、农业行业从来没有利空政策,相反还不时出台支持农业的政策;其二、农业股受益于通胀,加之今年异常天气较多,农产品(000061,股吧)涨价预期强化。 不过,就农产品价格而言,市场一直预期的“软商品最后一波”迟迟未现,进入2010年以来农产品价格反而有所下跌。 我们认为,黄金的避险功能与其天然属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这些特性,无论是农产品还是农业股都不具备。反观2008年我们可以发现,农业指数在顽强地保持了半年的超额收益后,在上证指数见底前的3个月时间里,出现了明显的补跌。在2008年8月到10月的三个月时间里,行业指数被腰斩,弱于同期沪深300指数的走势。 对很多农业股而言,最吸引投资者的并非是盈利,而是概念、政策等因素。我们认为,在市场调整的后半程乃至市场企稳之后,农业股补跌风险非常之大,尤其是在目前超额收益已如此之高的时候。国泰君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