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黄金东移,西方金融机构正逐渐失去控制贵金属市场。新的黄金交易所与实物黄金结算陆续出现,如迪拜、上海和新加坡新的黄金交易所,当然一系列新交易所的出现将会使市场定价更加有效,也会使操纵使价格更加困难。现货市场和自然供需可能会很快将压制纸币和虚拟黄金市场。
新加坡的黄金梦
上周四新加坡为计划成为全球黄金和贵金属的中心又向前迈进了关键的一步。在新加坡交易所宣布的第二天,瑞士Metalor公司运营的黄金精炼厂在新加坡开张。而就在上周四Metalor Singapore被加入到了LBMA(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符合交割规则的名单中。
Metalor表示:“Metalor通过了LBMA的繁琐的测试程序,其金条被独立检查人员检测和化验,并且其自身的分析能力也通过了测试。”
黄金精炼厂位于新加坡。黄金的主要来源是来自珠宝行业的废旧黄金,将其精炼成大金条以供工业和机构买家。
上个月Metalor技术在新加坡大士开设了精制车间。设备提供了从废料评估到黄金生产的完整的精炼服务,据估计精炼厂一年的生产量可提升到150吨。
此前,新加坡交易所计划将于9月推出以批发25公斤金条为主体的全球首个实物黄金合约。该合约纯度达99.99的全球性黄金合约,将由六个每日合约组成一个系列,从而为亚洲地区的实物黄金用户提供更透明的黄金批发价格。有研究机构报告称,到2020年,新加坡或将取代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财富中心。
黄金东移愈演愈烈
新加坡交易所的一再扩张再次证明了全球黄金消费正从西方转向东方。据世界黄金协会,去年,亚洲占到了全球黄金消费的63%。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黄金消费都正快速增长。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在过去10年,全球黄金需求上涨近50%,而同期东南亚的黄金需求上涨了250%。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上海、新加坡和迪拜新的黄金交易所在东移大军中极具代表性。
上海黄金交易所——此前上海曾表示将于今年三季度在自贸区开黄金“国际板”,以吸引国外黄金交易所入驻。上海黄金交易所(SGE)理事长许罗德还透露,新的国际交易所将拥有库存容量1000吨的金库。

迪拜黄金和商品交易所——2013年,全球有差不多40%的实物黄金交易是通过迪拜进行的,总共价值约750亿美元,比2003年时的50亿美元和2012年的700亿美元都有显著增长。对迪拜这样本身并不生产黄金的地方而言,这样的数字是相当惊人的。
此前迪拜黄金和商品交易所宣布,原定于6月发布的现货黄金合约因技术问题被延迟到今年第三季度。该合约为1公斤黄金。
迪拜黄金和商品交易所沟通主管Jabr表示:“期货是对冲风险的,而不是为了得到黄金,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透明能提供实物黄金的平台。”
此外许多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对黄金有增持兴趣。俄罗斯6月增加了50万盎司的实物黄金储备,土耳其5月的黄金储备增加6吨至503吨。相反西方国家,如德国5月将黄金储备削减2.15吨至3384吨;欧元区整体黄金储备下降2.09吨至10784.5吨。去年德国向美国索要存放在美联储的黄金储备未果,关于黄金储备安全性的话题沸沸扬扬,今年欧洲各国预计都不会有加仓的动作。而新兴市场国家央行的买兴却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缺。
世界各国央行也仍然是黄金的大买家。当然,实物黄金最大的买家还是中国。
定价权之争暗潮涌动
中国和印度的黄金消费量占全球的50%以上,然而,伦敦“定盘价”仍是亚洲黄金价格的基准。目前亚洲现货黄金交易主要参考伦敦金银市场协会 (LBMA)的内盘定价,然而这个运作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内盘定价机制的受操纵丑闻广为市场关注,因此亚洲市场的参与者们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公开、透明的现货黄金定价体系。
中国和新加坡争相推出伦敦黄金定盘价的替代品,向亚洲提供切实可行的定价标准,而亚洲正是这种贵金属的主要消费者。如此看来亚洲的定价权之争将是亚洲黄金市场下一阶段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