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在9月18日货币政策会议上没有宣布缩减购债规模,再次向市场“放鸽子”。作为“鸽派”代表人物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似乎在最后一次奋力为黄金市场“呐喊”,即将于明年1月卸任的他已经阻止不了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中国国庆节、印度灯节到来,金银饰品迎来消费旺季,国际金价会不会东山再起,抑或只是一次“魅影重现”?
美联储“左右金价”
如果说,除了美元,美联储最关心的应该是黄金。显然,对于美联储来说,量化宽松就是一台24小时运转的“印钞机”,过度印刷美元购买债务,令国际市场对美元信任度大打折扣。相反,购入用于避险、保值的黄金进行对冲风险。
从2008年9月雷曼倒闭以来,美联储共祭出3轮QE政策,国际金价从每盎司800美元一路蹿升至1900美元。业内人士指出,大量印刷并投放美元,使得美元信任度下降,美国债务风险上升,长此以往对经济影响弊大于利。
去年底以来,美联储内部鹰派势力日渐强大,反对QE声音不绝于耳。今年4月,因美联储QE3存变数,令金价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连续暴跌,以20%涨跌幅的牛熊界限,黄金市场被认为由牛市转入熊市。
今年9月17日、18日,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市场多预期在该次会议上将宣布缩减购债规模决定,在该预期压制下,国际金价一改前期因中东局势动荡而大幅上涨的势头,急转直下,一度探至每盎司1291.5美元的低点。
戏剧性的是,美联储仍决定维持购债规模不变。随后,金价开始大幅震荡,先是在9月19日当天大幅上涨超过4.7%,涨幅创2008年以来最大,后因美联储官员称可能在10月缩减购债规模,金价再度跳水近3%。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表示,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已发挥到极致,未来全球资金成本逐步回升是大概率事件,这将导致持有零息资产——黄金的收益率难以跑赢资金成本上升的步伐,而短期黄金可能受益于美国财政预算和债务上限谈判的不确定性。
美国国会提高政府债务上限的最后期限是10月17日,这是美国政府在年底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不使美元过度走弱是美国货币政策目标之一,不过缩减QE已被市场充分预期,现阶段对金价的利空效应已开始递减。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美联储意外地维持购债规模不变,主要还是处于谨慎目的,并非要刻意扰乱金市。目前美国经济虽然仍在稳步复苏,但总体复苏势头仍显脆弱,就业市场表现仍不尽如人意。而且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仍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尽量维持原有宽松格局仍然较为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