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市场消费与投资行为的差异 |
发展,商品现货交易标准化、电子化和全球化的趋向愈发明显。地域性的实体交易场所,被国际化的商品交易所取而代之,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价值发现的功能。而标准化合约的金融衍生品比旧时的现货订单更易在市场中流转。低廉的交易成本也令商品的短期投机成为了可能。这无疑吸引了不以获取实物为目的,意在博取价差的投资者的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商品的定价权也逐渐由商品生产商、加工商以及消费者让渡到金融市场的交易者手中。 目前全球黄金的定价权集中在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从成交量来看,全球三大商品和黄金交易所2011年的黄金成交量分别是15.5 万吨、1.6万吨、1.5万吨,同期全球制造业需求不过为2759吨。这也决定了投资者的行为主导黄金的价格。此外,微观来看,金店在销售黄金饰品时,其定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准金价和加工费。前者通常采取交易所报价系统提供的数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黄金消费市场的定价形成机制。 那么,投资者的行为又如何影响金价和黄金市场呢?回到供给与需求曲线。当黄金的供给增加后,供给曲线会向右平移,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也发生了变化,同时均衡价格随之下降。不过回顾过去十年,全球黄金的供应量一直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似乎缺乏足够的供应量推动供给曲线右移。但如果将黄金衍生品所带来的“供应量”考虑其中,则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在4月12日,美林等机构投资者在纽约期货市场一天抛出400吨的黄金期货,相当于全球黄金年产量的 1/4,从而推动供给曲线向右侧平移,黄金的价格也因此回落。所以在我们对黄金的供给与需求进行分析时,不应忽略衍生品市场带来的变化。 综上所述,由于黄金集商品和投资属性于一身,使得黄金市场参与者不仅包括实物金的供需双方,同时也吸引了投资者的加入。而二者行为的差异增强了黄金市场的复杂性。但随着商品金融化的深入,投资群体也最终主导了黄金的定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