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预测2014年黄金市场继续“熊” 建议投资者以做空思路为主 入市勿选“山寨公司”
“驻扎在福建两个多星期,投诉、求熟人、蹲办公室不走、吵架、打横幅,什么方法都想了,就是不还我们钱!别人都说做黄金生意一本万利,我们怎么做得这么辛苦?”广州某投资公司的80后老板阿青(化名)如是向记者抱怨。
他用多年积蓄100万元开设了一家贵金属投资公司,今年4月与福建某知名交易平台的会员企业合作贵金属T+D业务,阿青负责开发和服务广东客户,交易手续费由H公司收取后双方分成。年底阿青却遭遇对方欠债不还的囧事。至今没有要回所有应得手续费,前途未卜、经营纠结。
2013年,各类贵金属交易所如雨后春笋般在内地城市中遍地开花,其会员单位成倍增长,仅广东“珠三角”地区,类似企业的数量就超过了1000家;适逢黄金市场熊市,投资者对黄金产品兴趣大减,“袖珍”企业之间的竞争呈现白热化发展的趋势,生存遇挑战,合作多纠结。年底时间段,黄金公司(也称贵金属投资公司)之间的“讨债”现象大幅增加。
对于计划投资“袖珍”黄金公司的人士来说,行业遭遇发展瓶颈的事实,值得警醒;对于广大黄金投资者来说,“山寨”交易所卷土重来,监管体系缺失,入市需谨慎。
按月结算被逼为按季结算
上述案例中,由于从年初时间段就坚持“做空”的指导思路,阿青的不少老客户(散户)都取得了翻倍的收益。然而,黄金投资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就是手续费,到了年底,与之合作的福建H公司却不愿按照合同按月支付手续费收入。阿青与H公司的合作业务是在福建一家2011年新开办的商品交易所的平台上开展的,H公司是会员单位,直接收取手续费。
到了年底,阿青多次打电话讨债未果,只好在11月底“飞”到福建亲自讨债。开始对方以“会员单位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协调,后来终于出面督促,效果却不佳。
记者多次致电位于福建的该交易所,最后其公关部的陈先生告诉记者:“商品交易所确实有协调会员单位纠纷、维护平台信誉、公正性的责任;问询了会员企业(H企业),自言已经解决。”而记者也多次致电H企业的负责人秦先生,对方先是矢口否认,之后拒接记者电话。
截至记者发稿时止,可能是因多位投资者投诉、H企业分身乏术,阿青的两周半“讨债”工作峰回路转,H企业以先还9月份欠款42.83万元为诱惑,强行逼迫广州公司更改“按月结算”协议为“按季度结算”新协议。对于10月~11月的18余万元欠款尚没有支付,12月阿青应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