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频频失误 炒银亏光50万 |
:炒白银27.5美元/盎司入市,30.8美元出来,由于仓位低,只赚了不到3万元。 盲目自信与兴奋,再加上频繁操作,终于让黎先生进入了投资“黑洞”。2012年9月后,白银进入了走跌期,黎先生仍认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会长期延续,贵金属市场依然牛市。别人逢高做空,他是逢高做多,不仅在33.2、34与32.5美元三次建仓,居然还在31.8补了仓。结果,50多万元两个月只剩下19万多元。 2013年后,黎先生吸取教训,不敢轻举妄动,避开了春节后的第一次暴跌。然而,由于对形势误判,他抄底依然比别人早。“当时轻视技术图形,光想着基本面;其实,4月后银价连续跌破了三道重要支撑位,熊市已经开始了。” 实际操作中,黎先生4月、5月、6月、10月四次入场“抄底”,依然做多,结果“抄”到了山腰上。到了年底,他将去年的19万元炒得“毛都不剩”,最后还倒贴了几千元,才没有爆仓。在业内朋友的劝说下,黎先生终于调整心态,11月开始远离T+D市场。 记者了解到,对比其他省份的投资者,广州投资者进入贵金属T+D较早,在规范平台操作的人数较多。因此,大额投资损失的有相当数量来自这个规范平台。 “山寨”交易所:广州老金民外省平台亏近百万 2013年下半年至今,各地的“山寨”交易所再次迎来了发展高潮。江苏、浙江、福建三省涌现出了多如牛毛的商品交易公司与贵金属投资平台。 广州客户阿康(化名)正是“受害者”之一,他也曾参与过上海黄金交易所的T+D交易,但对该平台的服务不满意,认为其手续费太高、操作不灵活。于是,2013年初,他经不住外省一家新成立的贵金属平台的营销员多次“电话邀请”,将自己的100多万元投资转到了该平台炒卖白银。 该平台的突出特点是接受“代客理财”,可提供详尽的操作指导。阿康虽是“老金民”,却由于工作繁忙,也很期待被“指导”。时间一久,他在做空操作中两次获利,就逐步信任了自己的“指导老师”,与之私下里签订了“代客理财”协议。可100万元一到“老师”那里,就成了接二连三的“失误”,直到年底,损失成了8万多元。 他目前在向交易所追讨损失,进展并不顺利,交易所的理由是,签不签协议是你自己的私人行为,与公司无关。 在记者走访中,类似遭遇的广州投资者不在少数,金市“菜鸟”居多,“老金民”也有,都是在网络、电话上邂逅“山寨”公司,导致了几十万元、十几万元的“亏损”,而且投诉无门、讨债困难。 骗子公司: 金银有限公司成黄金有限公司 记者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