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收藏:亲民与民亲 白银:曾是百姓最亲近货币 |
发布日期:10-01-20 10:55:55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互联网 作者: |
白花花的银子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白银在老百姓心中承认已久,如今就连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银行,其名称也与白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实“银行”一词并非来自欧洲,而是源于我国唐朝。公元847年-858年的唐宣宗执政时期,在苏杭地区就出现了“银行”,在银行处可兑换白银使用,方便了百姓出走异地消费。到了宋朝更为普遍,在建康(今南京市)等地,出现了大批银行,城内繁华场所内甚至形成一条“银行街道”,两侧银行林立,犹如现在的花市、菜市一样,足见其当时的经济繁荣。公元1904年,光绪帝在位期间,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官办银行,从此开辟了国家权威机构设立银行的先河,这个时期的白银已经取得了当时公认的价值尺度地位。 经历了世代的消化,在中国人眼中,用白银消费似乎已经形成了传统的消费习惯,具有很强烈的亲切感和浓厚的民族气息,其地位较其它金属货币得到绝大多数国人的认同。而且白银由于价格相对平稳具有质地柔和、成品外观典雅大气等特点,成为很多首饰与修饰品的上好选择,即使在民间,收藏一件白灿灿的银制品也是一种优质生活的展现。就这样,白银一度成为老百姓最亲近的金属货币。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震惊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随后在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前期,众多的赔款中,绝大部分规定用白银赔偿,仅有第一批赔款即《南京条约》赔款,规定用外币“洋银元”来赔偿,其余的全部以白银形式赔款,罗列起来共计送给西方列强多达12亿两白银。导致爱国人士疾呼:“留住白银,否则国将不国,民族危矣。” 进入21世纪,白银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划分到贵金属行列,成为收藏品的一支新的生力军。美国权威媒体公布,截至2010年1月1日,美国官方发行并可以流通交易的鹰系列银制品就超过千万盎司,换算成白银至少在400吨以上。美国民意测验显示,普通家庭、工薪族成员都有能力并愿意加入到对白银的投资中。在欧洲投资领域,对实物银条的关注指数上涨速度最快。管中窥豹,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炒银藏银的苗头。 在2010年春节前夕,贵金属藏品销售的最佳时期里,我国收藏、投资市场上银条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优秀品种的订单与日俱增。银条的设计铸造普遍形成投资性、收藏性相互结合的特点,在流动性上也更加成熟和完善,针对投资者最为关心的投资换现问题,发行商们也付诸行动,诸如市场上销售的多数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