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2000:空白之谜 |
发布日期:12-08-25 09:59:40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www.jibi.net 作者:胡娟 |
与1988所至1990年的“巅峰期”相比,1996年至2000年,则是它两极的另一端。前后5年,没有1套与“体育”金银币露脸。如果也用“期”形容,这是中国现代金银币“体育”系列“空白期”。
“空白期”之前的1995年,是“体育”题材的一个相对小高潮。这年共发行两套“体育”金银币,前是“第4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1金2银共3枚,后是“第26届奥运会”,2金6银共8枚。全部3金8银共11枚。 1995年“第26届奥运会”,是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金银币舞台上的最后亮相,之后第27届与第28届,中国人民银行没有做任何表示。2006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复出,那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盛大体育赛事,已经脱离原主题的本意。 而更早,1992年“第17届冬奥会”,也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最后绝唱,随1金2银华丽背影远去,风姿不再,绰约不再。1993年“第15届世界杯足球赛”,至少是世界杯足球赛的半场休息,12年再亮相,币名已经变异为“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 ![]() 1996年至2000年,中国现代金银币“体育”系列大片留白,给中国币坛甚至币坛,都留下许多难解之谜。 分析深层次原因,可能在三个方面:其一,中国现代金银币早期发行,取材偏重于“体育”题材,其中最甚者1980年,两款品种均与“体育”相关。“体育”题材停发,是对前期取材方向进行深度思索;其二,1996至2000年,为中国现代金银币取材调整期,这一阶段,整体取材方向有变,重历史,重文化,重风景,“体育”暂时被冷落;其三,配合国家体育总局,为下一轮“体育”题材高峰——“2008年北京奥运会”蓄势积力。 2001年,“庆祝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亮相,设计、雕刻、铸造,都有长足进步。经过5年“空白期”调整,“体育”金银币凤凰涅磐。 供稿:海南国泉金币文化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