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间折射出的一幅幅民俗画卷——中国民俗系列金银币赏析 |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灿烂多彩的中华文化,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多层次、多流派的纷繁多样的文化成果,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艺术宝库。中国民俗在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只是沧海一粟,但却是最活跃、最能体现民族色彩和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那朵浪花。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绵延不绝。从正月到腊月,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日月轮回,年复一年。由这些节目连接起来的中国民俗文化宛如一幅历史长卷,充满诗情画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礼仪形式。这些节日活动、风俗和仪式,蕴含着大量的天文、气象和物候知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已深深地内化为中国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在中国现代金银币的发行项目选题中,也考虑到了中国民俗传统的深刻意义,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在2001年至2004年连续四年分别发行了4套(枚)以中国民俗为主题的中国传统节日金银币。 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中国民俗——春节金银纪念币,两枚金银币的正面均为腊梅闹春图。该币着重体现了“春”的意境,更以极具张力的表现形式渲染了“闹”的气氛。一株腊梅伸展着冷峭枝桠,一粒粒尚未绽开的花骨朵儿缀在枝头,簇拥着怒放的花朵,细看,每层花瓣状若霜花,花蕊潮润娇媚,花骨朵儿在底面喷砂工艺的映衬下,愈发显得薄透轻柔。微风拂过,暗香浮动,幽远绵长,此时,春的气息扑面而来,令观者神清气爽。既然为闹春图,那我们就不得不提这个“闹”字,“闹”字在字典的意思有生机勃勃,旺盛,声势浩大,热火朝天的意思,既然要闹春,那必然要多才热闹,你看那满树满枝的腊梅枝正努力地向外探伸着,争做报春的使者。当沉浸在腊梅闹春春来早、欢歌吉庆庆新年的气氛中时,你会定住眼神,满树的花枝间隐现的“春”字,已把我们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了过去,这“春”字隐身于花丛中,虽不显眼的,但却是整幅画作的点睛之笔。运用这种独特的技巧将春字显现出来,可以说是别出心裁,一方面寓意腊梅迎春,另一方面则点出了春节这一纪念性主题。 ![]() 在所有的民俗节日中,春节的地位最为特殊。它可以使人们增进彼此的友谊和亲情,更寄予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既然是春节题材的纪念币,就是要传递一份吉祥,一份富贵。金银币的背面为春节吉祥装饰图,两尾翘首跃动的锦鲤口衔如意结,四周祥云缭绕,喻示着绵绵富贵之意。在颇为写意的画 |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