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是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根本,四大文明古国各自依水而兴,发展出令人惊叹的文化和科技。水是大地母亲用来哺育人类的灵汁,水还具有澎湃的力量,人们常用“智者乐水”来形容一个人思维活跃如流水一般。尽管水受到无数赞誉,但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事物具有两面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传说中的神秘大陆亚特兰蒂斯被海水吞没,世界各地残留着大洪水的记忆。可见,水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美好的回忆,因此治水成为历代执政者的施政要务。
我国黄河与长江的治水成果,反映出劳动人民改造自然、战胜困难的艰辛历史。东汉永平十二年四月(公元70年5月),我国史书记载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治河工程——由水利学家王景组织、发动数十万众的汴渠建成,成功扼制了黄河南侵,而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则要从东汉再向前推两千多年,如今已成为中华民间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为纪念大禹,这位中华民族的传奇人物,199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世界文化名人金银纪念币(第3组)——大禹”100元1/3盎司纪念金币。
金币正面,大禹身着蓑衣,右手向前指引,面容虽然沧桑,却透露出无比的坚毅之气。他的左手高举一件治水工具“耜”,耜是汉族古代用来翻土的工具,类似于现代的铲子,大禹所处的年代就被称为“耜耕农业”。在大禹的背后,黄河将山峦切割开来,反映出治水的困难。人物上方,标明了大禹存在的年代“约公元前二十世纪”,可以想象,在距今约四千多年生产力低下的半原始社会,古人能有治水的意识和行动,是十分了不起的一件事。
1995年,“黄河文化金银纪念币(第1组)——大禹治水”5盎司纪念银币发行,这枚银币仅发行500枚,成为银币中的精品。
银币正面,大禹头戴斗笠,裤腿卷起,露出健壮的小腿,屹立于巨石上,不畏洪水肆虐,号召人们降服黄河之水。大禹身后是著名的“应龙”——曾经帮助黄帝打败蚩尤的上古神兽。传说大禹治水时,应龙复苏而助大禹一臂之力,最终促成治水成功。银币背面,盘龙以瓦当的外观构成主图,图案下方的浪花,寓意人们在战胜洪水后提升了凝聚力,最终促成中华民族的形成。这枚银币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雄伟大气,不拘一格。
古人治水重视疏导,长江的治水历史与黄河同样悠久。战国时期,有秦国的水利工程专家李冰建设都江堰,使四川地域沃土千里,形成“天府之国”。长江三峡魅力无穷,现代人更重视利用水能,通过修建大型水电站和水利枢纽造福百姓,从治水迈向了用水的新篇章。1996年,“长江三峡金银纪念币——葛洲坝”50元(1/2盎司)纪念金币发行,这是我国首次发行方形纪念币。
这枚金币的正面展示了葛洲坝蓄水后开闸放水的壮观情景,背面则展示了长江三峡崇山峻岭下,漫漫长河悠然流淌的美丽景色。前后动静结合,是设计中和谐理念的体现。
关于三峡的纪念币,除了方形金币,中国人民银行在1996年还发行了“长江三峡”20元(2盎司)纪念银币,全套共四枚。正面图案分别为白帝庙、屈原祠、昭君宅和张飞庙,背面图案均为长江三峡图,但画面却并不枯燥,每枚银币的三峡风景图都不一样,银币雕琢细致,从画面流淌出悠然的意境,不愧为纪念币中的杰作。(供稿:吉林省集币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中国金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