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币的伪币 |
发布日期:10-06-20 08:16:46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作者:邵春华 |
众所周知,汪精卫是中国现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汉奸。1940年3月,汪精卫在侵华日军当局的扶植下,步“儿皇帝”溥仪的后尘,粉墨登场,组成了除东北之外所有中国沦陷区的所谓“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登基”不久,汪伪就迫不及待地进行筹组汉奸银行的活动,但对此心存疑虑的日本主子并不赞成。 为了打消日本人的疑虑,汪伪不得不做出“不要求统一沦陷区的货币”的让步,让华北另一伪政权——华北自治政府开办的“中国联合准备银行”继续存在之后,日本主子才准许成立。1941年1月6日,伪“中央储备银行”在南京正式成立,资本额定为1亿元,由伪国库筹拨。 伪“中央储备银行”的纸币(简称“中储券”)于1941年年初发行后,受到全国各方广泛的抵制,贬称为“汪伪币”或“汉奸币”。汪伪见势不妙,赶紧从1941年8月开始,推行一系列贬低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的币值、禁用法币等措施,之后又出台了《禁止法币行使草案》。还规定华东、华中和华南等沦陷区的纸币本位为“中储券”。 经过两年多的推广和兑换,最终达到了除东北之外,在所有南北沦陷区统一使用“中储券”的目的。 据统计,日伪控制的中央储备银行在短短的4年多时间里,发行了多达50000亿元的“中储券”,汪伪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国民政府为了抵制汪伪“中储券”的推行,也采用了“以毒攻毒”的方法,大量伪造“中储券”,以造成“中储券”的贬值和市场混乱。 据记载,大特务头子戴笠亲自出马,物色了一名反水的日本驻上海“特高课”负责人(日籍台湾人),利用其掌管汪伪“中储券”印制信息的优势,获取了大量中储券印制的内部信息,如每个品种的印制特征、数量等,往往一批中储券还未印制,重庆国民政府这边就利用获取的秘密情报,由“中美合作所”的人员,在歌乐山上的一个山洞里,秘密印刷好了以假乱真的“中储券”,被戏称为“伪伪币”。然后再由特工人员运到汪伪沦陷区,以各种方式,打入市场,以达到把水搅浑、破坏汪伪经济的目的。据统计,国民政府共印制了“伪伪币”——假“中储券”达1.5万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