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收藏与读书 |
发布日期:13-06-24 09:24:22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作者:藏家罗文华 |
![]() 2012年盛夏,我应包商银行邀请,飞赴凉爽宜人的草原钢城包头,为第六届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刊物交流大会作学术演讲。接待我的是冯传友先生,他是包商银行主办的《包商时报》的负责人,是全国知名的作家、藏书家,也是我交往多年的挚友。我们同住在一个蒙古包里,联床夜话,聊得十分开心。 谈到藏书,冯传友先生滔滔不绝。他说,多年来,除了大量收藏文学、文化类书籍,他也致力于搜集金融方面的旧籍。因为自己毕竟在银行工作,为银行编报,既有这方面的需要,也有这方面的用处。他提到我们共同的朋友韦泱先生,即上海的一位著名藏书家,也在银行工作,非常重视收藏近现代金融类书刊。我说,读过韦泱写的很多金融书话,确实别具一格。例如曾在《包商时报》发表的韦泱介绍民国时期张方仁所著《金融漫纪》的书话,就值得一读,因为这是一本可遇而不可求的珍贵金融旧籍。再如韦泱苦心搜集了民国金融杂志之“四大花旦”《中行月刊》、《银行周报》、《中央银行月报》和《钱业月报》,将其撰成书话,也很好读。我想,冯传友先生已经搜集了不少金融旧籍,如果能够借鉴韦泱先生的收藏经验,在这方面会有更多的收益。 借此话题,我还给冯传友先生提了一个建议,即在搜集金融旧籍的同时,不妨也适当搜集一些古今中外的钱币。因为对于金融从业者、研究者来说,钱币既是金融实物,又是携带相关文化信息的形象化的史料或文本。如果将集币与藏书、读书结合起来,使钱币与书籍相互印证,那么我们对金融史和文化史的认识就会更加真切,更加深入。我和冯先生那次聊天几个月后,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大型专题片《货币》,在观众中颇有影响。相信冯先生如果看了这部专题片,会对我的建议增加几分理解。 由是想起韦泱先生写的一本书话集,书名叫《纸墨寿于金石》。其实,金石不仅寿于纸墨,而且金石本身也是纸墨,也是文章,也是学问。宋代赵明诚所撰《金石录》,便是以金石为研究对象,也以金石为书名的学术名著,其对史学、考据学、文献整理和金石书法的研究,至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赵明诚之妻、著名词人李清照为《金石录》所撰后序,流传千古,更增加了该书的知名度。金石学,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类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和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文物。古钱学,旧时也是金石学的一个分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