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开国纪念银币考述 |
发布日期:12-01-06 08:32:10 泉友社区 新闻来源:收藏杂志 作者: |
孙像银币,质量较差。海南版(图9)银币的主要特征为正面两侧梅花上端叶片中间缺少三条直纹;背面时钟7点部位内齿粘连,“圆”字笔画出头。经对多枚银元检测,其重量为25.3~26.9克,成色为49%~79.5%。
重量与成色 实物收藏中,发现同为官方制造的小头在重量上并不统一,轻的小于26克,重的高达27克以上,而成色在49%~89%间,但绝大多数小头重量在26.3~26.8克间,成色在85%左右。是何种原因造成如此结果? 以南京造币厂铸币过程为例,在南京造币厂各部门中,首先由“校准所”将大条银(银料)从银库提出,并照原大条银上所打硬码之成色,搭配铜珠,使之达到规定的八九成色。然后“熔银所”将搭配好的银铜进行熔化,在熔化过程中,由工匠使用搅银棍搅匀,到相当之火候,倒入模具形成银条。“化验室”对银条进行化验,如有或高或低,即将此条作为废条,发还重熔。合格后交“辗片所”辗成银片,其厚度经检测符合后,冲成银饼。银饼送入“机平室”,逐枚经过机平,并分出银饼轻重,将较重较轻者及适合者,份落三处,其轻重不出千分之三公差者,作为合用之饼,其轻重超出公差者,作为废饼,重行熔化。最后,将合格之银饼,送到“印花所”铸成银币。 由此知,南京造币厂看似有严格的工艺管理流程,但每个环节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成品银币在重量、成色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由多种因素所造成,如所使用的大条银成色不达标,铸币原料银、铜配比不准确,熔炼时未能做到充分的搅拌等,均可造成同一批次的银币成色有高有低。此外,铸币管理环节上出现疏忽,或造币厂管理者有意降低成色,加之各造币厂情况各异等原因,最终都会影响到银币的重量和成色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