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预期下黄金缘何“备受青睐” |
近期,不少地方出现黄金“抢购潮”。在一些黄金产能大省,排队抢购黄金,甚至断货的现象已“不足为奇”。在黄金消费热持续的同时,国内黄金价格也一路看涨。 “作为投资者,要把握机会,从资产的膨胀与货币的贬值中做好对冲,避免货币资产大幅缩水,这应是基本底线。”世元金行高级研究员肖磊如是说。在当前通胀预期不断上升的背景下,黄金等兼具投资和消费价值产品的消费增加是一大趋势。 抵抗通胀资产保值黄金成为“香饽饽” 我国今年1月CPI同比涨幅虽然低于市场预期,但是增幅仍然达到4.9%,接近5%,显示当前通胀预期仍然强烈。而此轮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拉动,农产品价格尤其是蔬菜鲜果价格的上涨,直接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更容易助长普通百姓的通胀预期。“如何抗通胀”也成为人们资产保值增值必然面临的问题。 肖磊认为,房地产市场历来是投资市场最好的抵抗通胀的“硬资产”之一,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最好的投资周期似乎已经“临时”结束,在股票市场没有被大多数“资金”一致看好的情况下,其他商品市场必将成为承接更多货币流动性的场所。 “商品市场目前来看是对抗通胀的一个重要阵地。”肖磊说:“通胀的表现就是物价上涨,而你持有物,通胀对你就有利,至少可以安心一些。”在这一背景下,去年“蒜你狠”、“姜你军”的出现,显示出部分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商品市场。然而,葱姜蒜等商品,虽然价格高企,目前看是供不应求,但明年就有可能产能过剩,供大于求。风险性较大,因而抗通胀的能力也不是很强。 肖磊认为,生产和供应周期越长的商品,抵抗通胀的能力就越强。自2002年中国政府开放黄金市场以来,黄金价格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上涨,究其原因,除了全球性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主要还是黄金市场的供应有限、生产周期较长的缘故。全球每年的黄金产量比较稳定,增减幅度不足5%,想大幅增加其产量,需要最少五、六年的时间,所以供应量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价格运行周期相对稳定。除了黄金市场,众多资源类市场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于人们来讲,持有黄金无疑是抗通胀的一个很好选择。肖磊说:“自2002年中国黄金市场开放以来,黄金价格从六十多元每克涨至现在的三百多元每克,每年的平均上涨幅度超过了15%,与中国广义货币(M2)增量有所接近,远远跑赢了CPI,也跑赢了GDP。” 此外,中国消费者一向“买涨不买跌”,黄金价格上涨的预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黄金“抢购潮”的出现。 国际金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