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文系“杂“文 非农数据再次告诉我们,预测不可靠,媒体也不可靠。要想赚钱,可能需要堵上耳朵,或者像媒体一样学会“墙头草随风倒”,或者说“见风使舵”。度娘百科说这两句话“多含贬义”,但在金融市场上这两句话却是赚钱的金玉良言。当然,金融人士会用比较中性的词语来表达——顺势而为;媒体人士也有比较中性的表达方式——以事实为依据的客观报道。
说到此处,语文经常不及格的小编时常感叹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话来说,其性质就有了天壤之别。比如说“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前者会让人质疑你的能力,后者会让人佩服你的勇气;又比如“肢体接触”和“打架斗殴”,前者可能让一位城管保住饭碗,后者则可能让他被降级为临时工,然后因不符合试用期录用条件被开除。
在预测方面,金融机构向来是屡败屡战,再加上媒体不遗余力的报道和转载(这一方面小编也所有贡献),各种观点会深入个人交易者心里,无声无息的影响交易者的投资决定(以下是今年历次非农预测值与实际值,不含修正值)。

所谓理越辩越明,预测本身并没有错误,尤其是分析的过程对交易技巧的提升有益无害,而媒体的报道也是分内之事。但多次教训告诉市场投资者,预测有风险,笃信需谨慎,更为关键的是交易决不能按照固化的思维模式进行。
以最近几天公布的华丽美国经济数据为例——第三季度GDP增长2.8%,预期2.0%;10月非农就业增加20.4万人,预期12.5万人。最近半年市场似乎已经习惯于这样的思维:美国经济数据向好=美联储尽快退出QE=美元减少=股市下跌&美元上涨。
果然,美国第三季度GDP公布后(11月7日)美股下跌,美元上涨,当天的市场头条几乎全是“美国GDP向好强化QE缩减预期,美股大跌美元上涨”。非常合情也非常合理。
然而时隔一天,同样的逻辑就行不通了。
同样远超预期的非农数据在11月8日发布后,美国三大股指均收高超过1%。如果一个美股交易者坚持“数据向好=美联储尽快退出QE=股市下跌”这一逻辑,当天可能会亏得不明不白。
不过媒体很快给大家理出了思路:“2×数据向好”可以抵消美联储退出QE的影响=股市上涨。有媒体解释的更为深入一点,如果经济形势和企业表现良好,那么无需零利率股市也能上涨。好吧,也算合情合理。
然而,亚洲股市在接下来的一个交易日(11月11日)涨跌互现,无视美股的强劲上涨,于是媒体又解释称,市场关注的焦点重新回到了美联储提早退出QE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