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黄金民间投资时代终结 机构或转向做空 |
7月5日下午,阵雨敲打着炎热的上海。位于闸北区大宁国际老凤祥的一家门店里,已没有了昔日抢购黄金的火热。100平米的店内,几名工作人员正陪着四五名顾客挑选黄金。黄金专柜上显示着当日金价337.5元/克的字样,比起4月份的高峰期,金价已经下降了将近70元/克。 金价持续下跌,抄底者开始被套,相比于之前的疯狂抢购抄底,是继续抄底还是止损,“中国大妈”们开始犹豫了。 似与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早些时候暗示收缩QE的表态相呼应,7月5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6月季调后非农就业数据也大幅好于预期。这意味着美联储最早于明年9月收紧刺激政策的可能性愈加明朗。 市场人士普遍预期,随着美国量化宽松逐步退出,美元将逐步走强,以美元计价的黄金将会进入一个中长期的下降通道。 7月5日,国内大宗商品数据商生意社在上海发布的《2013年1—6月中国大宗商品经济数据报告》显示,上半年黄金的价格跌幅是7.06%,白银下跌了39.61%。也就在这一天,金价最低探至1208美元/盎司一线,收跌于1222.88美元/盎司,跌幅达2.18%。 对于近期一路暴跌的黄金、白银贵金属市场来说,这是否意味着从金融危机以来的投资盛宴已经终结? 天津金恒丰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分析师李中举认为,近期华安基金正式推出黄金ETF,上海期货交易所也开通夜间盘,这些举措为国内投资者创造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判断投资盛宴是否终结,不能单单以价格下跌来做,贵金属通过做空同样可以盈利,投资机会还是存在的。”李中举说。 对于“中国大妈”式的民间投资者,还适合投资黄金吗? 邵华:对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其定价权并不会因投资渠道匮乏的“中国大妈们”的抢购而转移。贵金属市场是一个国际化的开放性市场,参加者大至各国中央银行、投行、对冲基金,小至中国大妈、工薪阶层等。贵金属最终定价权主要还是落入那些大型市场参与者手中,他们享有庞大的信息及资金优势,与之相比,中国贵金属投资者则属于这个市场中的小鱼、小虾米,博弈劣势显而易见。 从年初开始的本轮黄金抢购潮,主要折射了以下两个方面的信息:其一,从抢购这个动作本身可以看出“中国大妈”购买黄金早已超出了其投资需求的范畴;其二,潮即潮流,这体现了东方人,尤其是以“中国大妈”为代表的投资者热衷于跟风。 严弘:“中国大妈”们,就不要再掺和了。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影响金价上扬的主要因素是美国滥发货币,增加人们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全球市场信心不足、美元疲软等。但目前这些因素都发生了逆转,这也都将影响到黄金白银等大宗商 |